[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感測吸濕芯體排泄物存在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244574.X | 申請日: | 2018-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4464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7 |
| 發明(設計)人: | 林亭妤;林冠維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亭妤;林冠維 |
| 主分類號: | G01N21/17 | 分類號: | G01N21/17;G01N21/25 |
| 代理公司: | 廈門南強之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張素斌 |
| 地址: | 福建省廈門市思***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導光結構 吸濕芯體 光信號發射器 光信號接收器 信號處理單元 排泄物 警示單元 感測 一端連接 衛生用品領域 光信號發生 比較分析 感測區域 任何位置 吸濕芯 構建 植入 傳導 體內 發射 延伸 | ||
一種用于感測吸濕芯體排泄物存在的裝置,屬于衛生用品領域,包括導光結構、光信號發射器、光信號接收器、信號處理單元和警示單元。導光結構植入到吸濕芯體內,導光結構的一端連接光信號發射器,導光結構的另一端連接光信號接收器,光信號發射器和光信號接收器分別連接信號處理單元,信號處理單元還連接警示單元;其中,當排泄物接觸到吸濕芯體表面或進入吸濕芯體時,使得導光結構傳導的光信號發生變化,信號處理單元將光信號發射器發射的光信號和光信號接收器接收到的光信號進行比較分析后,發出相對應的信號至警示單元。導光結構感測區域和感測范圍具有延伸的優點,可在吸濕芯體的任何位置進行構建,對吸濕芯體的使用需求更具靈活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衛生用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感測吸濕芯體排泄物存在的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紙尿褲,吸濕內芯中采用高分子吸水材料,因而在吸收尿液、透氣和保持干爽的效能上有比較好的效果,然而,2015年在中國江蘇和浙江區域的一項調研統計顯示,依然約有53%的嬰幼兒有著罹患紅屁股(尿布疹)的困擾,其根本原因在于嬰幼兒的尿布疹并不是因為尿液而導致的,糞便與尿液的混合物接觸皮膚造成細菌侵害皮膚才是尿布疹發生的主要原因。
目前無法解決尿布疹的關鍵原因在于糞便,因為尿布疹并不是因為單純的因為尿液而發生,尿布疹發生的成因關鍵在于糞便與尿液混合之后,沒有及時更換紙尿褲,糞便混合尿液無法被紙尿褲吸收,穿戴者的臀部皮膚處于潮濕環境,尿液中的尿素和糞便中的細菌結合在一起,分解形成帶有刺激性的氨,刺激穿戴者的皮膚,穿戴者臀部皮膚上的天然保護層逐漸被破壞;糞便與尿液混合并在臀部區域滯留時間較長后,紙尿褲內部的濕度和溫度促進發酵產生酸性物質,糞便中的脂肪酶、蛋白酶和尿素酶等消化酶和其分解產物,持續刺激穿戴者皮膚而對皮膚造成進一步的損傷和感染,進而導致尿布疹。
由此可見,糞便持續接觸皮膚造成細菌侵害皮膚才是尿布疹發生的主要原因,所以,盡管紙尿褲吸水透氣干爽技術發展如此快速,尿布疹患病率依然沒有明顯地下降。
自從1961年,一次性紙尿褲開始進入消費市場,半個多世紀以來,全球的傳統紙尿褲業者一直努力地以快速吸收尿液的材料技術作為重點研發方向,企圖為穿戴者提供紙尿片內部的干爽舒適環境,但是,一遇到無法被吸收的糞便就立刻失效,呈現的事實情況就是,無論紙尿片的干爽技術如何進步,穿戴者罹患的尿布疹的情況依然沒有明顯地改善。
盡管,近幾年來,紙尿片所采用的先進材料和生產技術,已經可以提供令人滿意的“干爽舒適”程度,同時,陸續有國內外的一些企業推出可以檢測尿片濕度的智能尿片概念商品,但是,尿布疹患病率依然沒有明顯地下降。這表示,保持尿片干爽與感測尿濕的對策,無法真正有效解決尿布疹這個痛點。
在過去,有印刷在紙尿褲外側表面的“尿濕顯示圖形”,近幾年來,還陸續有國內外的一些企業發布所謂的“智能紙尿褲”商品,其工作原理是大多是利用紙尿褲在吸收尿液之后,紙尿褲外側的空氣濕度會有所提高,因此利用感測紙尿褲外側的濕度變化,就可以感測到紙尿褲的尿濕信號,由此以檢測尿片濕度的技術作為手段,再經由通訊技術,提醒照顧者可以及時更換紙尿褲,希冀藉由尿濕信號通知照顧者及時更換尿片來解決尿布疹的產生。但是,這類感測尿濕的技術手段無視于初生嬰兒一天可能排尿十數次,讓照顧嬰兒的媽媽疲于奔命,同時,其根本的缺點在于,感測尿濕的方向基本上是謬誤的,這個無法有效感測到糞便的情況,走入誤區的方向,對尿布疹的發生依然無法達成有效預防的目的。
又有部分研究單位和紙尿褲業者,以內建感測芯片或是不同的傳感元件到紙尿褲內部,這個的確可以有效的感測到尿液與糞便等不同的情況,再經由通訊技術,提醒照顧者可以及時更換紙尿褲。
此類以在紙尿褲內部進行內建感測芯片或是傳感元件的技術,雖然可以達到感測糞便的目的,但是,卻有著以下缺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亭妤;林冠維,未經林亭妤;林冠維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24457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