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下部出風的出風結構及取暖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234657.0 | 申請日: | 2018-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9526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3 |
| 發明(設計)人: | 王超;廖泓斌;張毅;白相星;周小兵;唐愛紅;余伯成;徐榮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3/00 | 分類號: | F24D13/00;F24D1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吳敏;孫潔敏 |
| 地址: | 51900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出風結構 出風口 殼體 取暖器 本實用新型 正前方 風機 出風 使用舒適性 發熱組件 殼體下部 進風口 熱對流 熱氣流 熱風 整機 暖氣 流出 體內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下部出風的出風結構及取暖器,出風結構包括: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的殼體、設于殼體內的發熱組件和風機,出風口設置在殼體的下部,風機開啟時熱氣流從出風口流出。本實用新型的熱風從殼體下部散出,整機正前方出現較大面積的熱對流區域,用戶在殼體正前方時可明顯感受到暖氣,極大提高了用戶的使用感受和使用舒適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出風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下部出風的出風結構及取暖器。
背景技術
家電產品中的電熱類器具,大部分器具是將出風區域設置在機器頂部,或者設置在正前方,加熱空氣通過自然對流上升到機器上方,從而達到烘干衣物和取暖的效果。
目前是市面上的快熱爐電暖器產品,其發熱體設置于整機下方,下部為進風處,頂部則為出風孔,一般情況是:由于空氣對流,開機后冷空氣從下部進風柵格進風,經過發熱體加熱后從頂部出風柵格流出,整機頂部上方聚集了絕大多數熱量,熱風持續從整機上方流出,起到給周圍環境加熱的作用;這種常規的電暖器,雖然可以起到較好的取暖效果,但其缺陷是熱風只能從頂部流出,當使用者位于整機的正前方且需要取暖時,則取暖感受將大打折扣,不能得到像頂部出熱風被人感受到的取暖效果。
因此,如何設計一種能實現下部出風的出風結構是業界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下部出風的出風結構及取暖器。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計出風結構,包括: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的殼體、設于殼體內的發熱組件和風機,出風口設置在殼體的下部,風機開啟時熱氣流從出風口流出。
優選的,殼體包括:面板和與面板位置相對的背板,出風口設置在面板上。
優選的,進風口設置在背板上。
優選的,進風口的位置高于出風口。
優選的,發熱組件位于風機下方。
優選的,風機的進風端正對進風口。
優選的,風機的出風端正對發熱組件。
優選的,風機關閉時,發熱組件也關閉。
優選的,進風口和/或出風口中排列有若干個柵格條。
優選的,風機采用貫流風機。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取暖器,包括上述出風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將常規的頂部出風結構改為下部出風結構,熱氣流從下部的出風口流出,整機正前方出現較大面積的熱對流區域,用戶在殼體正前方時可明顯感受到暖氣,極大提高了用戶的使用感受和使用舒適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殼體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熱風從下部送出的氣流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出風結構,包括:殼體1、發熱組件2和風機3,殼體1上設有進風口11和出風口12,出風口12設置在殼體1的下部,發熱組件2和風機3設于殼體1內部,發熱組件2用于加熱殼體1內的空氣,風機3開啟時將殼體1內的熱空氣從出風口12送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23465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磁取暖器面板組件
- 下一篇:可切換出風的出風結構及取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