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輪轂生產用自定位式鍛造模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216132.4 | 申請日: | 2018-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1868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衛平;李俊生;張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州市鼎鑫鎂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J13/02 | 分類號: | B21J13/02;B21K1/40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原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張春;胡世輝 |
| 地址: | 456500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凸起 輪轂 上表面 下模具 坯料 本實用新型 鍛造模具 輪轂生產 自定位式 上模具 下表面 凹陷 模具 凹槽中部 改變位置 一體結構 圓錐體形 圓錐狀 自定位 卡接 下段 合格率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輪轂生產用自定位式鍛造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下模具上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中部設有凸起,凸起的上表面的寬度小于其下表面的寬度。所述凸起整體為圓錐狀。所述凸起的上段為圓錐體形,下段為圓柱形。所述凸起與下模具為一體結構。所述凸起的上表面為平面。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過在下模具的凹槽中部設置凸起,工作時下模具上的凸起會與輪轂坯料上的凹陷相卡接,形成自定位模式,輪轂坯料不會隨上模具的壓力而改變位置,從而保證了輪轂成品的質量,提高輪轂合格率;通過設置凸起的上表面的寬度小于其下表面的寬度,便于凸起更快地進入輪轂坯料的凹陷內,從而更快定位。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輪轂生產用鍛造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輪轂生產用自定位式鍛造模具。
背景技術
輪轂鍛造生產時,首先將上模具和下模具安裝到鍛壓機上,接著將圓柱狀的輪轂坯料放入下模具的凹槽的中部,然后利用上模具向下熱壓輪轂坯料,使其慢慢變形,直至填滿上模具與下模具之間的型腔,從而輪轂成型。然而,在上述鍛造生產過程中,輪轂坯料在受到上模具的下壓力后,時常會偏離下模具凹槽的中部,那么輪轂成型后其密度、厚度會不均勻,從而影響輪轂的成品質量,合格率較低。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輪轂生產用自定位式鍛造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實現的:
一種輪轂生產用自定位式鍛造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下模具2上開設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中部設有凸起3,凸起3的上表面的寬度小于其下表面的寬度。
所述凸起3整體為圓錐狀。
所述凸起3的上段為圓錐體形,下段為圓柱形。
所述凸起3與下模具2為一體結構。
所述凸起3的上表面為平面。
有益效果: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通過在下模具的凹槽中部設置凸起,工作時下模具上的凸起會與輪轂坯料上的凹陷相卡接,形成自定位模式,輪轂坯料不會隨上模具的壓力而改變位置,從而保證了輪轂成品的質量,提高輪轂合格率;通過設置凸起的上表面的寬度小于其下表面的寬度,便于凸起更快地進入輪轂坯料的凹陷內,從而更快定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3是凸起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其中,1是上模具;2是下模具;3是凸起;4是凹槽;5是輪轂坯料。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輪轂生產用自定位式鍛造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下模具2上開設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中部設有凸起3,凸起3為圓錐狀,凸起3的上表面的寬度小于其下表面的寬度。
當輪轂坯料5的底面中部帶有凹陷的,凸起3的尺寸需稍小于凹陷的尺寸;當輪轂坯料5的底面中部無凹陷時,需在輪轂坯料5的底面中部開設凹陷,凹陷的尺寸需大于凸起3的尺寸,凹陷的形狀優選為與凸起3的形狀相對應,也可以與凸起3的形狀不同。
優選地,如圖1、圖2所示,所述凸起3整體為圓錐狀。
為了便于凸起3更快地進入輪轂坯料5的凹陷內且更穩固地卡接,如圖3所示,所述凸起3的上段為圓錐體形,下段為圓柱形。下段為圓柱形時,輪轂坯料5的凹陷也開設為圓柱形,便于更好地卡接。當然凸起3的下段也可以為四方體,此時輪轂坯料5的凹陷的形狀開設為四方體形。
優選地,所述凸起3與下模具2為一體結構。
為了避免凸起3與輪轂坯料5之間產生劃痕,所述凸起3的上表面為平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州市鼎鑫鎂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林州市鼎鑫鎂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21613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