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功率大電流充電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187820.2 | 申請日: | 2018-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0721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瑞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瑞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7/06 | 分類號: | H02J7/06;H02J7/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充電器 大電流充電器 本實用新型 電源模塊 控制模塊 輸出模塊 高功率 帶負載能力 輸出功率 電連接 電子產品 充電 | ||
本實用新型揭示一種高功率大電流充電器,包括電源模塊、控制模塊和輸出模塊,控制模塊和輸出模塊均與電源模塊電連接;本實用新型與傳統市面上的充電器相比,提高了充電器的輸出功率及帶負載能力,即能夠提高對電子產品充電的效率,從而能夠給用戶帶來方便。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充電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功率大電流充電器。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發展,充電器的使用范圍也越來越廣,目前用于給電子產品充電或供電的充電器普遍存在對電子產品充電效率低的缺點,這樣一來,存在電子產品充滿電所需時間長的缺點,從而會給用戶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功率大電流充電器,其與傳統市面上的充電器相比,提高了充電器的輸出功率及帶負載能力,即能夠提高對電子產品充電的效率,從而能夠給用戶帶來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高功率大電流充電器,包括電源模塊、控制模塊和輸出模塊,控制模塊和輸出模塊均與電源模塊電連接;電源模塊包括接口L、N,熔斷器F1,變壓器LF1、LF2、T1,整流模塊DB1,電阻R1、R2、R4、R5、R6、R7,電容CX1、CY1、CY2、C2、C1、C4,二極管D1,變壓器LF1其中一個繞組的一端串聯熔斷器F1后與接口L電連接,變壓器LF1另一個繞組的一端與接口N電連接,電容CX1的一端與變壓器LF1其中一個繞組的另一端電連接,電容CX1的另一端與變壓器LF1另一個繞組的另一端電連接,電阻R1的一端與變壓器LF1其中一個繞組的另一端電連接,電阻R1的另一端與電阻R2的一端電連接,電阻R2的另一端與變壓器LF1另一個繞組的另一端電連接,變壓器LF2其中一個繞組的一端與變壓器LF1其中一個繞組的另一端電連接,變壓器LF2另一個繞組的一端與變壓器LF1另一個繞組的另一端電連接,整流模塊DB1的1腳與變壓器LF2其中一個繞組的另一端電連接,整流模塊DB1的3腳與變壓器LF2另一個繞組的另一端電連接,整流模塊DB1的1腳依次串聯電容CY2和電容CY1后與整流模塊DB1的3腳電連接,整流模塊DB1的4腳接地,電容C1的正極與整流模塊DB1的2腳電連接,電容C1的負極接地,電容C2與電容C1并聯,電容C1的一端與電容C1的正極電連接,電容C4的另一端與二極管D1的負極電連接,電容C1的正極依次串聯電阻R4和電阻R6后與二極管D1的負極電連接,電阻R5與電阻R4并聯,電阻R7與電阻R6并聯,二極管D1的正極與變壓器T1的第一個繞組的一端電連接,變壓器T1的第一個繞組的另一端與電容C1的正極電連接;控制模塊包括電源芯片U1,場效應管Q1,三極管Q2、Q3,光耦U2,電容C5、C6、C7、C8、C81、CY3,二極管D2、D3、D4,電阻R3、R12、R16、R15、R14、R18、R19、R11、R10、R9、R8,電源芯片U1的1腳接地,電源芯片U1的2腳串聯電容C7后接地,光耦U2的4腳與電源芯片U1的2腳電連接,光耦U2的3腳接地,電源芯片U1的3腳串聯電阻R13后與變壓器T1的第二個繞組的一端電連接,變壓器T1的第二個繞組的另一端接地,電源芯片U1的4腳串聯電容C8后接地,電源芯片U1的4腳串聯電阻R14后與場效應管Q1的漏極電連接,電源芯片U1的5腳串聯電阻R3后與電阻R1的另一端電連接,電源芯片U1的6腳串聯電阻R15后與三極管Q3的基極和三極管Q2的基極電連接,電容C6的正極與電源芯片U1的5腳電連接,電容C6的負極接地,二極管D3的負極與電容C6的正極電連接,二極管D3的正極與電容C5的正極電連接,電容C5的負極接地,電容C5的正極串聯電阻R12后與二極管D2的負極電連接,二極管D2的正極與變壓器T1的第二個繞組的一端電連接,三極管Q3的基極串聯電阻R17后接地,三極管Q3的集電極與電源芯片U1的5腳電連接,三極管Q3的發射極與三極管Q2的發射極電連接,三極管Q2的集電極接地,二極管D4的負極串聯電阻R16后與三極管Q3的發射極電連接,二極管D4的正極串聯電阻R19后接地,電阻R18與二極管D4并聯,場效應管Q1的源極與二極管D1的正極電連接,場效應管Q1的柵極與二極管D4的正極電連接,場效應管Q1的漏極串聯電阻R11后接地,電阻R10、電阻R9和電阻R8均與電阻R11并聯,電容C81的兩端分別與場效應管Q1的源極和漏極電連接,電容CY3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接地端電連接;輸出模塊包括直流變換芯片U4,變壓器L1、L4,電感L2,穩壓芯片U3,接口CON2,電阻R26、R27、R20、R23、R21、R22、R24、R25、R31、R28、R29、R30,電容C12、C5、C6、C10、C9、C15、C14、C17、C16、C19,二極管D5、D6,電阻R27的一端與變壓器T1的第三個繞組的一端電連接,電阻R27的另一端串聯電容C12后與電容C5的正極電連接,電阻R26與電阻R27并聯,二極管D5的正極與變壓器T1的第三個繞組的一端電連接,二極管D5的負極與電容C5的正極電連接,電容C5的負極與變壓器T1的第三個繞組的另一端電連接,變壓器L1的第一個繞組的一端與電容C5的正極電連接,變壓器L1的第一個繞組的另一端與電容C6的正極電連接,變壓器L1的第二個繞組的一端與電容C5的負極電連接,變壓器L1的第二個繞組的另一端與接地,電容C6的負極接地,光耦U2的1腳串聯電阻R20后與電容C6的正極電連接,光耦U2的2腳與穩壓芯片U3的K腳電連接,電阻R21的兩端分別與光耦U2的1腳和2腳電連接,穩壓芯片U3的K腳依次串聯電容C10和電阻R22后與穩壓芯片U3的R腳電連接,穩壓芯片U3的K腳串聯電容C9后與穩壓芯片U3的R腳電連接,穩壓芯片U3的R腳串聯電阻R24后接地,電阻R25與電阻R24并聯,穩壓芯片U3的R腳串聯電阻R23后與電容C6的正極電連接,穩壓芯片U3的A腳接地,直流變換芯片U4的5腳與電容C6的正極電連接,直流變換芯片U4的4腳串聯電容C14后與電容C6的正極電連接,電容C15的一端與電容C6的正極電連接,電容C15的另一端接地,直流變換芯片U4的3腳與電感L2的一端電連接,二極管D6的負極與直流變換芯片U4的3腳電連接,二極管D6的正極接地,電感L2的另一端串聯電阻R31后接地,電容C17的正極與電感L2的另一端電連接,電容C17的負極接地,電容C16與電容C17并聯,變壓器L4的第一個繞組的一端與電容C16的正極電連接,變壓器L4的第二個繞組的一端接地,變壓器L4的第一個繞組的另一端串聯電阻R28后與直流變換芯片U4的2腳電連接,變壓器L4的第二個繞組的另一端串聯電阻R29后與直流變換芯片U4的2腳電連接,電容C19與電阻R28并聯,電阻R30與電阻R29并聯,變壓器L4的第一個繞組的另一端與接口CON2的5腳和6腳電連接并引出電源端5V,變壓器L4的第二個繞組的另一端與接口CON2的2腳、3腳和4腳電連接,接口CON2的1腳與電容C6的正極電連接并引出電源端24V,電源直流變換芯片U4的1腳接地并引出接地端GND。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瑞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瑞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18782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低能耗充停控制電路
- 下一篇:手指陀螺減壓電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