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旋流斜管沉淀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183202.0 | 申請日: | 2018-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065374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4 |
| 發明(設計)人: | 戴東宸;霍培書;吳迪;管梓含;劉曉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水務環保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11447 北京英創嘉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耿超;王浩然 |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圓錐形殼體 圓筒形殼體 沉淀收集區 切向進水口 旋流裝置 絮凝物 連通 污水處理效果 污水處理效率 斜管沉淀裝置 底部錐尖 多級沉降 豎直設置 污水出口 斜管沉淀 側壁 旋流 軸向 出口 散布 污水 | ||
本公開涉及一種旋流斜管沉淀系統,該系統包括沉淀收集區、旋流裝置和多個斜管沉淀裝置;旋流裝置包括沿軸向豎直設置且連通的圓筒形殼體和圓錐形殼體,圓筒形殼體設置于圓錐形殼體上方,圓筒形殼體側壁上設置有切向進水口和位于切向進水口上方的多個污水出口,圓錐形殼體的底部錐尖設置有絮凝物第一出口,圓錐形殼體的絮凝物第一出口與沉淀收集區連通。本公開的系統對污水具有多級沉降處理和分散布水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污水處理效果和污水處理效率。
技術領域
本公開屬于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旋流斜管沉淀系統。
背景技術
傳統的斜置結構沉淀技術屬異向流設置,即水流和沉淀物共處同一管道環境內,清水向上流、絮凝物向下滑沉。由于沉淀路徑較長,要求管道內水流極慢,否則極易擾動沉積物和帶走絮凝物,而造成處理的水質差的問題,且易出現跑礬現象。同時易在結構頂部沉積逐步堵塞管道,需要加強絮凝工序,易導致水處理成本高、運行復雜等問題。因此,傳統的斜置沉淀技術過流負荷小,水處理工程單位造價也相對較高。
目前還出現了設置有帶孔隔板的排泥斜管沉淀裝置,與傳統的傾斜結構沉淀裝置相比較,雖然帶孔隔板起到一定的阻止水流擾動沉積物的作用,但是帶孔隔板也會令絮凝物滑移受阻,導致只有部分絮凝物漏入排泥管,降低了污水沉降效率和污水處理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公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斜管沉降裝置污水處理效率低、處理效果差的問題,提供一種旋流斜管沉淀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公開提供一種旋流斜管沉淀系統,該系統包括沉淀收集區、旋流裝置和多個斜管沉淀裝置;
所述旋流裝置包括沿軸向豎直設置且連通的圓筒形殼體和圓錐形殼體,所述圓筒形殼體設置于圓錐形殼體上方,所述圓筒形殼體側壁上設置有切向進水口和位于切向進水口上方的多個出水口,所述圓錐形殼體的底部錐尖設置有絮凝物第一出口,所述圓錐形殼體的絮凝物第一出口與所述沉淀收集區連通;
所述斜管沉淀裝置包括從所述旋流裝置向外向上延伸的通水管和絮凝物排出管,所述通水管位于所述絮凝物排出管與旋流裝置之間且二者管壁相連通以使所述通水管中的絮凝物進入所述絮凝物排出管中,所述通水管底部設置有進水口、頂部設置有出水口,所述絮凝物排出管頂部設置有清洗水入口、底部設置有絮凝物第二出口,所述通水管的進水口與所述圓筒形殼體的污水出口連通,所述絮凝物排出管的絮凝物第二出口與所述沉淀收集區連通。
可選地,所述圓筒形殼體的多個所述污水出口沿所述圓筒形殼體的周向間隔分布為多排,上下相鄰所述污水出口沿豎直方向相互錯開,相鄰所述旋流裝置的至少部分外壁相貼合。
可選地,所述通水管和所述絮凝物排出管的橫截面均為梯形且二者通過梯形上底邊所在管壁相連通。
可選地,所述通水管梯形橫截面的下底邊、所述通水管梯形橫截面的上底邊與所述絮凝物排出管梯形橫截面的下底邊的比例為1:(0.1-0.2): (0.3-0.5)。
可選地,所述系統還包括清水收集區,所述清水收集區與所述通水管的出水口連通,所述絮凝物排出管的清洗水入口與所述清水收集區連通。
可選地,所述絮凝物排出管頂部設置有可開合的上蓋。
可選地,所述絮凝物排出管頂部高于所述通水管的頂部,且所述絮凝物排出管底部低于所述通水管的底部。
可選地,所述絮凝物排出管的延伸方向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70°。
可選地,所述沉淀收集區設置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與排泥泵連通。
可選地,所述旋流裝和所述斜管沉淀裝置的材料為聚乙烯。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公開的系統設置旋流裝置,并將旋流裝置與多個斜管沉淀裝置相連,實現對污水多級沉降處理和分散布水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污水處理效果和污水處理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水務環保有限公司,未經中建水務環保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18320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廢水檢驗處理回收系統
- 下一篇:一種基于PLC的智能環保水處理分析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