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組合式臨時校舍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172912.3 | 申請日: | 2018-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58572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5 |
| 發明(設計)人: | 黃更;黃琳茜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H3/08 | 分類號: | E04H3/08;E04B1/98;E04H9/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纓;錢文斌 |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接桿 組合式 本實用新型 方形管結構 承重框架 方管結構 側面 穿過 寬度相配 豎直排列 運輸方便 軸向布置 方形管 瓦片 墻面 平行 開口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式臨時校舍,其中承重框架上布置有組合式瓦片,側面布置有組合式墻面,所述承重框架由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第三連接桿、第四連接桿和第五連接桿搭建而成,所述第一連接桿為方形管結構,所述方形管結構的四個側面均開有豎直排列的開口,兩端設有能夠穿過第三連接桿的缺口;所述第二連接桿為方管結構,所述方管結構的四個側面設有軸向布置且相互平行的凹槽,兩端設有能夠穿過第三連接桿的缺口;所述凹槽的寬度與第四連接桿的寬度相配;所述第五連接桿為兩端設有缺口的方形管;所述第三連接桿用于將第一連接桿與第二連接桿相連,以及用于將第一連接桿與第五連接桿相連。本實用新型具有運輸方便搭建容易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臨時校舍,特別是涉及一種組合式臨時校舍。
背景技術
地震對生命最直接的傷害,很大的原因在于不正確的避震方式。在大地震中,很多學生因為行動不及時,躲避空間狹小等原因導致嚴重受傷,甚至死亡。災后交通中斷,人力、物資難以進入重災區,災民只能從廢墟中尋找可搭建避難所的材料,但大型板材在地震中基本破損。目前,在災后搭建臨時校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材料體積大,運輸要求高,因此無法在災后立即送達;零件多,安裝過程復雜,需技術人員或青壯年操作,導致災后減少救援人員;材料以尼龍、輕質桿件為主,可持續性差,對環境污染嚴重;功能單一,日常生活少有使用,多震地帶無法提前儲備。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組合式臨時校舍,具有運輸方便搭建容易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組合式臨時校舍,包括承重框架,所述承重框架上布置有組合式瓦片,側面布置有組合式墻面,所述承重框架由第一連接桿、第二連接桿、第三連接桿、第四連接桿和第五連接桿搭建而成,所述第一連接桿為方形管結構,所述方形管結構的四個側面均開有豎直排列的開口,兩端設有能夠穿過第三連接桿的缺口;所述第二連接桿為方管結構,所述方管結構的四個側面設有軸向布置且相互平行的凹槽,兩端設有能夠穿過第三連接桿的缺口;所述凹槽的寬度與第四連接桿的寬度相配;所述第五連接桿為兩端設有缺口的方形管;所述第三連接桿用于將第一連接桿與第二連接桿相連,以及用于將第一連接桿與第五連接桿相連;所述第一連接桿作為承重框架的立桿,所述第二連接桿作為承重框架的屋頂斜桿,所述第三連接桿作為承重框架的棱;所述第四連接桿作為承重框架的屋頂支撐桿;所述第五連接桿作為承重框架的地面水平桿。
所述組合式瓦片由多塊方形板構成,所述方形板的第一邊的下表面設有兩個凸起,與所述第一邊相對的第二邊上設有兩個凹口,所述凸起能夠插入到凹口中,實現兩塊方形板的縱向連接;所述方形板的第二邊的邊緣還設有向下表面翻折的下翻部,所述下翻部延伸至與第二邊相鄰的第三邊,與第三邊相對的第四邊的邊緣上設有向上表面翻折的上翻部,所述上翻部與第三邊的下翻部的部分相互匹配,實現兩塊方形板的橫向連接;所述第二邊邊緣的下翻部的部分用于卡扣在所述第四連接桿上。
所述組合式墻面由多塊矩形板和直角三角板組成,所述矩形板的邊緣呈凹凸狀結構,其中,且矩形板相對邊的凹凸狀結構互補;所述凹凸狀結構用于插入所述第一連接桿上的開口;所述直角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上設有多個缺口,設有多個缺口的直角邊的對角上設有一個缺口,所述缺口用于穿過第三連接桿,所述直角三角板的另一條直角邊上設有與矩形板相配的凹凸狀結構,實現與矩形板的卡扣連接。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利用了構件裝配的原理,讓構件相互嚙合,這些單獨的構件組合在一起形成了穩定的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可持續性強,材料的率用率高,結構穩定,造型獨特,使用范圍廣等特點,既可在多震地帶的校舍作為日常家具使用,也可作為建筑部件搭建臨時校舍,還能在地震發生時提供緊急避難空間。極大地解決了傳統災后建筑單一,污染大,自重大,運輸不方便,造價高,搭建難的弊端。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17291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展廳圓形會議室
- 下一篇:一種聲樂練習用多功能隔音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