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OCT技術測量血氧飽和度的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149834.5 | 申請日: | 2018-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011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7 |
| 發明(設計)人: | 黎思娜;韓定安;曾亞光;岑穎珊;易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1B5/1455 | 分類號: | A61B5/1455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謝泳祥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佛山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血氧飽和度 光譜儀 眼球 透鏡 本實用新型 參考臂光路 光纖耦合器 偏振控制器 樣品臂光路 電腦處理 二維振鏡 技術測量 寬帶光源 反射鏡 濾波片 準直器 光學相干層析技術 終端 不直接接觸 測量過程 測量效率 干涉信號 光纖連接 連續測量 損傷 采集 檢測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OCT技術測量血氧飽和度的系統,包括:寬帶光源、光纖耦合器、參考臂光路系統、樣品臂光路系統、光譜儀和電腦處理終端,所述參考臂光路系統包括第一偏振控制器、第一準直器、第一濾波片、第一透鏡和第一反射鏡,所述樣品臂光路系統包括:第二偏振控制器、第二準直器、第二濾波片、二維振鏡、第二透鏡和第二反射鏡,所述光纖耦合器分別與所述寬帶光源、光譜儀通過光纖連接,所述光譜儀與電腦處理終端相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光學相干層析技術對待測眼球的血氧飽和度進行檢測,通過控制二維振鏡實現對待測位置進行多次干涉信號的采集,測量過程不直接接觸待測眼球,可連續測量且不會對待測眼球造成損傷,提高測量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血氧飽和度測量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基于OCT技術測量血氧飽和度的系統。
背景技術
眼底視網膜集中著大量的毛細血管,而血氧飽和度SpO2檢測技術能夠準確客觀的輔助醫生對病人某些眼科疾病的早期預防與診斷,減輕患者的病痛與經濟負擔等。研究表明,某些疾病產生的初期會伴隨著其血液的血氧飽和度(SpO2)發生異常。例如: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老年人的黃斑病、白內障等都會引起眼底血管中SpO2的改變,且視網膜缺氧還可能會導致視網膜神經元變性、光感受器受損、沒有血流通過新生成血管等病癥。因此,發展一種對人體的SpO2可測量可視化技術可極大輔助于部分眼科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目前,現有測量SpO2的技術主要有有創的血氧分析法和無創的血氧分析法。
上述所述的方法雖可對SpO2進行成像,但都存在著各自的缺陷。例如:有創檢測結果雖準確性高,但卻耗時、不能連續測量且對生物活體有損傷。無創的血氧儀只能測量生物體內氧含量,還無法做到全面解析氧代謝過程,而眼底視網膜主要分布的是大量的毛細血管為主,該方法無法做到相對比動靜脈更小面積的毛細血管進行SpO2成像。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在非接觸、無創情況下,結合光學相干層析成像技術,對眼底血管的SpO2濃度進行測量的系統。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基于OCT技術測量血氧飽和度的系統,包括:寬帶光源、光纖耦合器、參考臂光路系統、樣品臂光路系統、光譜儀和電腦處理終端,所述參考臂光路系統包括第一偏振控制器、第一準直器、第一濾波片、第一透鏡和第一反射鏡,所述第一偏振控制器分別與第一準直器、光纖耦合器通過光纖連接,所述第一準直器、第一濾波片、第一透鏡和第一反射鏡沿著光束入射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樣品臂光路系統包括:第二偏振控制器、第二準直器、第二濾波片、二維振鏡、第二透鏡和第二反射鏡,所述第二偏振控制器分別與第二準直器和光纖耦合器通過光纖連接,所述第二準直器、第二濾波片和二維振鏡沿著光束入射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二濾波片通過二維振鏡的反射面與第二透鏡光線連接,所述第二反射鏡以45°的入射角反射第二透鏡的透射光,并將其反射至待測眼球;
所述光纖耦合器分別與所述寬帶光源、光譜儀通過光纖連接,所述光譜儀與電腦處理終端相連接;
所述寬帶光源發出的光束進入光纖耦合器,光束按照20:80的分光比被分成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所述第一光束進入第一準直器,所述第二光束進入第二準直器;
第一光束進入參考臂光路系統后在第一反射鏡的反射作用下,原路返回光纖耦合器,所述第二光束通過樣品臂光路系統后射入待測眼球,從待測眼球返回的后向散射光沿第二光束的光路原路返回光纖耦合器,并與第一光束發生干涉,產生干涉信號;光纖耦合器將干涉信號傳遞給光譜儀。
進一步,所述光譜儀包括沿入射光方向依次設置的連接器、第三透鏡、光柵、第四透鏡和CCD相機,所述CCD相機與電腦處理終端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未經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14983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