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溶丘洼地人畜飲用水的大型蓄水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139962.1 | 申請日: | 2018-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44356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7 |
| 發明(設計)人: | 曾成;石彪;梁日勝;何春;龔效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E03F5/10 | 分類號: | E03F5/10;E03F5/14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劉艷 |
| 地址: | 550081 貴州***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碎石墊層 導流 盲溝 人畜飲用水 蓄水系統 蓄水池 洼地 本實用新型 蓄水池底板 煙筒 縱橫排列 巖溶帶 調壓 連通 鋪設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溶丘洼地人畜飲用水的大型蓄水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碎石墊層(1)、導流盲溝(2)和蓄水池底板(3),表層巖溶帶上鋪設碎石墊層(1),碎石墊層(1)內設置縱橫排列的導流盲溝(2),碎石墊層(1)上設置蓄水池(3),導流盲溝(2)內設置調壓煙筒(4)與蓄水池(3)連通。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溶丘洼地人畜飲用水的大型蓄水系統,屬于地質工程學科巖溶水文地質方向中的巖溶水資源利用。
背景技術
以貴州省為中心的中國南方碳酸鹽巖分布區面積達53.26萬km2,是世界三大碳酸鹽巖集中分布區之一。其中,中低山巖溶槽谷是中國南方碳酸鹽巖分布區內的一種重要巖溶地貌類型,主要分布于貴州、重慶、四川、湖北和湖南的接壤地帶[王世杰, 張信寶, 白曉永. 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分區綱要[J]. 山地學報, 2015, 33(6): 641-648.]。該巖溶類型主要是在隔檔式或隔槽式碳酸鹽巖褶皺構造的基礎上經溶蝕和侵蝕作用形成,常以長條狀“一山兩嶺一谷”的地貌形態出現。巖溶槽谷地區人口密度較高,人地矛盾較為突出[吳協保, 孫繼霖, 林瓊 等. 我國西南巖溶石漠化土地生態建設分區治理思路與途徑探討[J].中國巖溶, 2009, 28(4): 391-396.],尤其是山梁上的人畜飲水資源短缺問題,是制約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限制性因素。
經實用新型人2017~2018年對典型巖溶槽谷研究區——貴州省印江縣朗溪巖溶槽谷東北段的系統研究,發現該地區巖溶槽谷山梁上水資源的時空分布規律主要是:(1)溶丘谷地區石峰坡腳處流量較小的暫時性表生巖溶泉分布較廣;(2)暴雨期間,石峰坡腳處的表層巖溶泉短暫出流,谷地或洼地底部常伴有積水,雨后,表層巖溶泉斷流,而洼地積水需要2~3天才能消退完,洼地中的水位變幅可達2-3m。針對以上水資源的兩大時空分布特點,采取何種工程措施從而有效利用這部分雨洪資源,這對于解決巖溶槽谷區山梁上的人畜飲用水問題顯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前人在我國西南巖溶石山區的水資源高效利用研究中,已經總結了多種行之有效的巖溶水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及其技術方法。在洛塔巖溶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實踐中,成就較為突出。洛塔巖溶盆地位于湖南龍山,它是我國西南巖溶區具有一定典型性的巖溶石山地區。其水資源開發利用自1980年代初以來取得較大成就,總結出巖溶地下河堵洞引水、地下河出口及巖溶大泉引水、鑿引水隧洞攔截地下河、利用巖溶洼地和河谷作為儲水空間修建地表與地下聯合水庫、表層巖溶泉集水箱蓄水、旱地水柜和望天田圍堰集降水、推廣節水農業新技術7種巖溶水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并形成了配套的巖溶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技術方法體系[梁彬, 李兆林. 西南巖溶石山地區巖溶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模式—以湖南龍山洛塔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08, 17(1): 62-67.]。其次,在云南瀘西小江流域的巖溶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同樣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該流域是西南巖溶石山區的云南高原面上的大型巖溶盆地的典型代表。其巖溶水資源開發利用模式的核心是在巖溶水循環的不同過程中采用相配套的技術方法,即在盆地外圍的巖溶山地補給區布置表層巖溶泉蓄水與引水工程,在山前盆地的邊緣布置暗河與泉的引、提、堵與鑿井工程,在盆地平壩區鑿井提水,在盆地下游河谷區進行梯級水庫開發[王宇. 云南瀘西小江流域巖溶水有效開發模式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6.]。
本專利主要針對的是巖溶山地上部峰叢洼地區的雨洪資源有效收集問題。前人雖然已經在利用巖溶洼地和河谷作為儲水空間修建地表與地下聯合水庫的巖溶水資源開發利用模式中做過一定的總結,但是并未給出清晰明確的洼地雨洪資源收集工程的建造技術體系。本專利將解決上述問題。
針對季節性缺水的巖溶山地,前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人畜飲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問題,并總結出喀斯特坡地高效積水灌溉系統、多種喀斯特洞穴滴水高效積水方法及工藝、喀斯特地區防蒸發水池、集水灌溉沉砂蓄水一體池、多種巖溶水資源循環利用、“長藤結瓜”式的灌溉系統等水資源利用模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13996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