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花生聯合收獲機輸送裝置的改良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098782.3 | 申請日: | 2018-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60920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申瑩;胡志超;徐弘博;曹明珠;于昭洋;高學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D29/00 | 分類號: | A01D29/00;A01D3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季申清 |
| 地址: | 21001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輸送槽 防纏繞 花生聯合收獲機 改良結構 輸送裝置 傳動軸 限制板 鏈輪 軸承 配置 殼體左右兩側 本實用新型 部件改進 槽體連接 兩端固定 上下兩排 中段位置 刮板條 管筒狀 花生果 殼體壁 農業機械 段管 套筒 筒狀 相向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機械花生聯合收獲機的部件改進結構,一種花生聯合收獲機輸送裝置的改良結構,在后部的傳動軸(27)上一對輸送槽鏈輪(29)相向內側配置一對軸承(26),在軸承(26)的外圈配置管筒狀的防纏繞管(28);在后部的傳動軸(27)上一對輸送槽鏈輪(29)外側,分別各配置一段管筒狀的槽體連接套筒(25),各固定于相應位置的輸送槽殼體壁;在后部上下兩排刮板條(8)之間,設置一根兩端固定于輸送槽殼體左右兩側壁水平的防纏繞限制板(23),防纏繞限制板(23)的中段位置至少有一處與所述防纏繞管(28)相連接。大大提高了輸送槽在輸送花生果秧時時的作業速度、質量和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農業機械花生聯合收獲機的部件改進結構,具體是涉及花生收獲機輸送裝置部分的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花生作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優質蛋白質資源,在我國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位于世界前列。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統計,2015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6923是6 萬畝,產量1644萬噸,分別位居世界第二位和世界第一位。在發達國家中僅有美國等少數國家進行規模化種植,2016年種植面積626khm2,占世界花生種植面積的2是46%。而在我國,花生種植分布寬廣,主要集中在河南、山東、廣東、河北、遼寧、安徽、江蘇等地區,種植的花生品種多達300多種,種植模式多樣。
盡管我國擁有寬廣的種植面積和較大的出口產量,但大部分地區還是以人工和半機械化生產為主,尤其是在收獲作業環節,用工量約占生產全過程的 1/3,作業成本約占總生產成本的50%;同時,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年輕勞動力流失嚴重,致使農村用工成本增加,嚴重制約了花生產業的生產發展。
機械化作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用工成本的主要途徑,為農業生產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隨著稻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主要生產環節機械化的日趨成熟,花生收獲機械的發展也得到了國家及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且有了較為全面的發展。按照不同地區的作業模式、種植品種等差異,花生機械化收獲主要有兩種作業形式,即聯合收獲作業和兩段收獲作業。聯合收獲即一臺收獲機器能完成從挖掘、輸送、摘果、清選到集果的一系列收獲工序,兩段收獲是應用挖掘機在田間挖掘后晾曬一段時間,然后通過撿拾聯合收獲機將花生果秧撿起并輸送給后續摘過、清選、集果等部件,完成撿拾收獲作業。
撿拾聯合收獲機作業時,隨著收獲機的前進運動,花生果秧在壓禾器和撿拾器的相互作用下被撿拾彈齒撿起,并沿滑草板表面在撿拾彈齒的繼續推動下運動進入輸送攪龍;在攪龍的回轉運動下,花生果秧被集中輸送到收獲臺機架接口部分,進入后續工作部件,完成撿拾收獲作業。
目前國內外已有部分類似產品,但由于國外的花生品種和我國的不同,國外多是匍匐形式生長的,每株花生秧相互交織在一起,類似與地毯,收獲時不易產生壅堵和纏繞現象,而我國的花生品種多為直立形式生長,故而國外的花生收獲機不適合中國的花生品種,而且價格昂貴。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類似產品還不夠成熟,輸送槽傳動軸易纏繞花生秧,導致輸送槽傳動鏈容易跳齒以致輸送刮板扭曲變形,導致輸送不暢,影響工作質量,嚴重時機器運行癱瘓停止,需不時停下來清理、清除,影響作業速度、質量和效率。
有些使用者臨時在出現夾持處墊上一些板條,想阻止夾持發生,后果是雖然對大的夾持纏繞花生果秧能抵擋一下,但是一些細小的從狹縫處夾持纏繞,清理則更加困難,更加麻煩,因此該器具急需提供一種改良改善防夾持纏繞花生果秧的舉措。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擬提供一種花生聯合收獲機輸送裝置部分的改良結構,解決夾持纏繞花生果秧,需要人工反復清理的困擾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花生聯合收獲機輸送裝置的改良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未經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9878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