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植株栽培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095389.9 | 申請日: | 2018-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6093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2 |
| 發明(設計)人: | 戴雄澤;李鑫;陳娟;張西露;葉英林;丁杏芝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9/02 | 分類號: | A01G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梁永昌 |
| 地址: | 41000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承載網 栽培箱 上鋪 本實用新型 空氣流通性 陶粒 土壤板結 栽培基質 存活率 植株 內壁 種植 通風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植株栽培箱,包括底部通風設置的箱體(1)、設置于所述箱體(1)內的多個承載網,所述多個承載網包括第一承載網(3)與第二承載網(5),所述第一承載網(3)上鋪設有陶粒,所述第二承載網(5)上鋪設有栽培基質,所述第一承載網(3)設置于所述第二承載網(5)下方,所述第一承載網(3)、第二承載網(5)均與所述箱體(1)的內壁固定連接。其有益效果在于:有效避免土壤板結、提高空氣流通性,提高植株的存活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植株栽培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植株栽培箱。
背景技術
植株栽培箱是一種用來栽培小型植株的裝置,普遍適用于農業研究或植物研究中,例如對于辣椒、蔬菜等。現有的植株栽培大多采用盆栽的形式,即在底部開有通孔的箱子里添加栽培基質,并在栽培基質表面設置陶粒來進行植株栽培。這種栽培方式具有較多的問題,如在長時間栽培后,水會導致處于底部的土壤板結,不利于植株生長。而且底部雖開有通孔,但是由于土壤的關系,使得此方式的栽培會導致通風不佳,甚至在長時間過后會出現腐爛臭味。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有效防治土壤板結、方便空氣流通、提高植株存活率的植株栽培箱。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底部通風設置的箱體、設置于所述箱體內的多個承載網,所述多個承載網包括第一承載網與第二承載網,所述第一承載網設置于所述第二承載網下方,所述第一承載網上鋪設有陶粒,所述第二承載網上鋪設有栽培基質,所述第一承載網、第二承載網均與所述箱體的內壁固定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箱體的底部為開放。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載網離所述箱體底部的距離為所述箱體高度的1/5至1/4。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箱體的底部間隔設置有若干承載板,所述第一承載網3鋪設于所述承載板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承載板離所述箱體底部的距離為所述箱體高度的1/5至1/4。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箱體為矩形狀,且沿所述箱體外周壁設置有若干與所述箱體的頂部平行排列的固定架。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包括沿所述箱體外周壁首尾相連的四根固定桿。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箱體的任一外周壁上的固定桿均有兩根,且所述箱體相鄰外周壁上的四根固定桿通過銷釘固定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植株栽培箱還包括第三承載網,所述第三承載網設置于所述第一承載網與第二承載網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將栽培基質鋪設于第二承載網上,有利于將多余的水分通過第二承載網往下流,避免導致土壤板結;在第一承載網上設置陶粒,有利于將多余水分進行吸收,而底部采用通風設置,并配合第一承載網與第二承載網,能使得栽培箱內部的通風效果極佳,有效防治植株腐爛發臭,影響植株的存活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箱體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箱體;2、固定架;3、第一承載網;4、陶粒腔;5、第二承載網;6、承載板;7、銷釘;8、第三承載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未經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9538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礦坑生態修復綠化裝置
- 下一篇:智能花盆的內部水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