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智能掛鎖用NB-iot數據傳輸電路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093598.X | 申請日: | 2018-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0889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9 |
| 發明(設計)人: | 華赟;邱海鋒;壽挺;丁盛陽;陳成;陳輝;洪黎歡;許樺;王奔;徐翔;王建飛;朱仲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中新電力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自動化分公司;浙江中新電力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國網浙江杭州市蕭山區供電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杭州供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40 | 分類號: | H04B1/40;H04L29/08;G07C9/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權 |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傳輸 模組 電路板 本實用新型 智能掛鎖 數據傳輸電路 非正常開啟 濾波電路 天線電路 側連接 傳統的 掛鎖 能耗 響應 發現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掛鎖用NB?iot數據傳輸電路板,包括電路板,所述的電路板中心設有用于進行數據傳輸的利爾達NB86?G模組,所述的數據傳輸模組右側連接有天線電路,所述的數據傳輸模組前側連接有SIM卡模塊,所述的數據傳輸模組左側連接有濾波電路。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傳統的掛鎖遭受破壞非正常開啟時無法及時發現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具有安全性高,響應速度塊和能耗低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路板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智能掛鎖用NB-iot數據傳輸電路板。
背景技術
窄帶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成為萬物互聯網絡的一個重要分支。NB-IoT構建于蜂窩網絡,只消耗大約180KHz的帶寬,可直接部署于GSM網絡、UMTS網絡或LTE網絡,以降低部署成本、實現平滑升級。
NB-IoT是IoT領域一個新興的技術,支持低功耗設備在廣域網的蜂窩數據連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廣域網(LPWAN)。NB-IoT支持待機時間長、對網絡連接要求較高設備的高效連接。據說NB-IoT設備電池壽命可以提高至少10年,同時還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內蜂窩數據連接覆蓋。
目前電力開閉所一般都是用機械鑰匙的掛鎖,掛鎖遭受破壞非正常開啟時無法及時發現,難以滿足安全性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傳統的掛鎖遭受破壞非正常開啟時無法及時發現的問題,現提供可實時監測掛鎖開閉狀態的一種智能掛鎖用NB-iot數據傳輸電路板。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智能掛鎖用NB-iot數據傳輸電路板,包括電路板,所述的電路板中心設有用于進行數據傳輸的利爾達NB86-G模組,所述的數據傳輸模組右側連接有天線電路,所述的數據傳輸模組前側連接有SIM卡模塊,所述的數據傳輸模組左側連接有濾波電路。
本實用新型一種智能掛鎖用NB-iot數據傳輸電路板實現了智能掛鎖狀態變化數據的實時上傳,從而可以監視智能掛鎖的狀態,一旦掛鎖狀態發生變化如非正常開啟,監控中心就可以及時獲得該狀態變化信息,并做出處置決定,大大提高了安全性,非常適合推廣使用。
作為優選,所述的利爾達NB86-G模組電路包括作為主體的NB86-G芯片,所述的NB86-G芯片上編號為1、2、13、15、16、17、18、19、20、22、38、41、44的引腳分別接地,所述的NB86-G芯片上的21引腳與天線電路的輸出端相連接,所述的NB86-G芯片上的24引腳連接三極管Q400的集電極,所述的三極管Q400發射極接地,所述的三極管Q400的基極連接電阻R410的一端,所述的電阻R4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三極管Q400的基極與電阻R410的節點與電阻R409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的NB86-G芯片上的25引腳為數據接收端,所述的NB86-G芯片上的26引腳為數據發送端,所述的NB86-G芯片上編號為30、31、32、33的引腳分別與SIM卡模塊相連接,所述的NB86-G芯片上42和43引腳分別與濾波電路相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的天線電路包括天線插座,所述的天線插座的2和3引腳接地,所述的天線插座的1引腳分別與電容C405的一端和電感L400的一端相連接,所述的電容C40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電感L400的另一端分別與電容C406的一端和NB86-G芯片的21引腳相連接,所述的電容C40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電感L400、電容C405和電容C406組成LC型π形濾波電路,該電路不僅濾波效果良好,且能耗較低,經濟效益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中新電力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自動化分公司;浙江中新電力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國網浙江杭州市蕭山區供電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杭州供電公司,未經浙江中新電力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自動化分公司;浙江中新電力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國網浙江杭州市蕭山區供電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杭州供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9359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