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車輛C柱側圍結構和具有它的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079890.6 | 申請日: | 2018-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956073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17 |
| 發明(設計)人: | 馬賽;田宇黎;張晶;張海珠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04 | 分類號: | B62D25/04;B62D25/02;B62D27/02 |
| 代理公司: | 11201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黃德海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 加強梁 側圍內板 側圍結構 套筒 本實用新型 傳力路徑 膠接區域 能量傳遞 碰撞過程 內壁 容納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輛C柱側圍結構和具有它的車輛。該車輛C柱側圍結構包括:側圍內板;C柱加強板,C柱加強板設置在側圍內板的朝向車外的一側,C柱加強板適于與側圍內板固定,且在C柱加強板與側圍內板之間形成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用于容納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強梁的后端;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強梁,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強梁的外表面與第二套筒的內壁之間形成膠接區域。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車輛C柱側圍結構,可實現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強梁與C柱加強板、側圍內板的連接。換言之,C柱加強板可以實現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強梁與C柱之間的連接,且可以為碰撞形成傳力路徑,將碰撞過程中的力與能量傳遞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強梁上。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車輛C柱側圍結構和具有它的車輛。
背景技術
在保證車身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使車輛最大程度地輕量化,有利于減少車輛能耗、節約能源,車輛的側圍組件包括多個零部件,如何通過合理設計各個零部件的結構、制造工藝和側圍組件的裝配工藝,以使車輛取得更好的性能和輕量化特性,成為許多車輛生產廠家研究的重點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車輛C柱側圍結構,可在保證車身強度和剛度的前提下,使車輛實現輕量化設計。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一種具有上述車輛C柱側圍結構的車輛。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C柱側圍結構包括:側圍內板;C柱加強板,所述C柱加強板設置在所述側圍內板的朝向車外的一側,所述C柱加強板適于與所述側圍內板固定,且在所述C柱加強板與所述側圍內板之間形成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用于容納所述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強梁的后端;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強梁,所述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強梁的外表面與所述第二套筒的內壁之間形成膠接區域。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C柱側圍結構,可實現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強梁與C柱加強板、側圍內板的連接。換言之,C柱加強板可以實現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強梁與C柱之間的連接,且可以為碰撞形成傳力路徑,將碰撞過程中的力與能量傳遞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強梁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C柱加強板與所述側圍內板焊接固定。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車輛C柱側圍結構還包括:側圍外板,所述C柱加強板設置在所述側圍內板與所述側圍外板之間。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C柱加強板包括: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和本體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分別連接在所述本體部的兩側,且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適于與所述側圍內板固定,所述第二套筒形成在所述本體部與所述側圍內板之間。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本體部具有一容納槽壁,所述容納槽壁包括:C處上壁、容納槽底壁和C處下壁,所述容納槽底壁連接在所述C處上壁和所述C處下壁之間,所述第一連接部與所述C處上壁相連,所述第二連接部與所述C處下壁相連,所述C處上壁和所述C處下壁設置在所述容納槽底壁的同一側,且所述容納槽底壁與所述側圍內板平行。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C處上壁與所述容納槽底壁之間的夾角大于所述C處下壁與所述容納槽底壁之間的夾角。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膠接區域的兩端均具有邊緣擋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膠接區域處還設置有形態能夠膨脹變化的擋膠環,所述擋膠環設置在所述邊緣擋筋的遠離所述膠接區域的一側,且所述擋膠環與所述邊緣擋筋形成雙層擋膠結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強梁的外表面與所述第二套筒的內壁之間的間隙為0.5mm-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7989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身后縱梁、車身總成及車輛
- 下一篇:一種解決頂棚之間搭接面差的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