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以潮汐力驅動的水體治理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22077441.8 | 申請日: | 2018-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7975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品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州水研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35100 福州元創(chuàng)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qū)江濱東大道108號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邊坡 覆蓋體 水體 生物生長 微孔隙 本實用新型 潮汐裝置 空氣蓄積 生物培養(yǎng) 水體水位 水體治理裝置 結構形成 人工結構 人工制品 生物附著 生物治理 水體凈化 天然結構 凈化 潮汐力 攔河壩 狀態(tài)時 布設 補氧 供氧 水排 堤岸 附著 供氣 體內 驅動 水面 生長 覆蓋 恢復 | ||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以潮汐力驅動的水體治理裝置,包括邊坡覆蓋體和水體潮汐裝置;邊坡覆蓋體為沿堤內水體堤岸或攔河壩布設的生物培養(yǎng)結構;邊坡覆蓋體為具有生物生長結構和微孔隙結構的人工制品或自然物品;生物生長結構為可供具有凈化水體能力的生物附著并生長的人工結構或天然結構,微孔隙結構形成可對生物生長結構供氧的空氣蓄積結構;當水體潮汐裝置使堤內水體水位下降至邊坡覆蓋體露出水面時,邊坡覆蓋體內的水排出以使微孔隙結構吸納空氣;當?shù)虄人w水位上升使邊坡覆蓋體恢復浸于水中的狀態(tài)時,空氣蓄積結構對生物培養(yǎng)結構供氣,使附著的具有凈化水體能力的生物對水體凈化;本實用新型能便捷地對水體的生物治理結構進行補氧操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體治理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以潮汐力驅動的水體治理裝置。
背景技術
帶堤岸的水體在治理過程中常需用到生物治理技術,但生物治理技術需要一定量的浸于水中的生物體,這些生物體對水體的凈化治理往往需要一定的氧氣,但當水體流量低或是生物體被長期浸于水中時,對這些生物體的補氧有時比較困難,缺氧狀態(tài)的生物體的凈化水體能力往往會被削弱,如何解決,是一個研究方向。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以潮汐力驅動的水體治理裝置,能便捷地對水體的生物治理結構進行補氧操作。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以潮汐力驅動的水體治理裝置,用于可建造及自帶堤岸或攔河壩的堤內水體、及需要定期排水的水體或集水池治理,所述水體治理裝置包括邊坡覆蓋體和水體潮汐裝置;所述邊坡覆蓋體為沿堤內水體堤岸或攔河壩布設的生物培養(yǎng)結構;所述邊坡覆蓋體為具有生物生長結構和微孔隙結構的人工制品或自然物品;所述生物生長結構為可供具有凈化水體能力的生物附著并生長的人工結構或天然結構,所述微孔隙結構形成可對生物生長結構供氧的空氣蓄積結構;當水體潮汐裝置使堤內水體水位下降至邊坡覆蓋體露出水面時,邊坡覆蓋體內的水排出以使微孔隙結構吸納空氣;當?shù)虄人w水位上升使邊坡覆蓋體恢復浸于水中的狀態(tài)時,空氣蓄積結構對生物培養(yǎng)結構供氣,生物培養(yǎng)結構處附著的具有凈化水體能力的生物對水體進行凈化。
當邊坡覆蓋體為人工制品時,所述微孔隙結構以礦物質材料燒結物進行生物加工成型,或是由礦物及生物材料免燒加工成型。
所述水體潮汐裝置與堤內水體相連;水體潮汐裝置包括自動水閘、人工水閘、自然虹吸排水裝置、人工虹吸排水裝置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人工虹吸排水裝置包括主虹吸管和虹吸啟動管;所述主虹吸管的始端和末端分置于水體堤岸或攔河壩內外兩側;所述主虹吸管始端與堤內水體相通且末端高度低于始端;所述虹吸啟動管與主虹吸管相通;當需以人工虹吸排水裝置調節(jié)堤內水位時,先使主虹吸管的末端浸于堤外水體處或是暫時封閉,再以虹吸啟動管使主虹吸管內充滿水;使主虹吸管啟動虹吸作業(yè)把堤內水體的水吸至堤外以降低堤內水位,使生物培養(yǎng)結構暴露于空氣中以補充生物培養(yǎng)結構內的氧氣。
所述虹吸啟動管與水泵相連;所述水泵與光伏發(fā)電設備相連以獲取電力。
所述自然虹吸排水裝置橫跨于堤岸或攔河壩兩側;自然虹吸排水裝置包括在排水水路上順序設置的第一虹吸管和第二虹吸管;所述第一虹吸管始端位于堤內水體處,第一虹吸管始端所在位置的高度在邊坡覆蓋體以下;第二虹吸管末端位于堤外的排水點處且第二虹吸管的最高點低于第一虹吸管的最高點;第一虹吸管末端與第二虹吸管始端相通;當?shù)虄人桓哂诘谝缓缥艿淖罡邚澢粫r,堤內水先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虹吸管、第二虹吸管流至堤外,并在此過程中以水流沖力排出第一虹吸管和第二虹吸管內的空氣,使第一虹吸管、第二虹吸管以虹吸作用把堤內水吸至堤外,直至堤內水位低于第一虹吸管始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州水研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福州水研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7744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