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牽引車用車架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22076722.1 | 申請日: | 2018-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747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常建軍;田振魯;蘇征;于振華;高揚;王杰;楊葉成;申彬;石可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02 | 分類號: | B62D21/02 |
| 代理公司: | 濟南誠智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馬祥明 |
| 地址: | 2502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接板 下加強板 飛機梁 右縱梁 左縱梁 鞍座 尾梁 本實用新型 上加強板 下連接板 鑄造橫梁 加強板 牽引車 上翼面 橫梁 螺栓連接 模具沖壓 上連接板 右加強板 制造成本 左加強板 腹面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牽引車用車架,包括左縱梁、右縱梁、左下加強板、右下加強板、左上加強板、右上加強板、第一根橫梁、第二根橫梁、左鞍座連接板、右鞍座連接板、飛機梁、鑄造橫梁和尾梁;飛機梁由飛機梁左下連接板、右下連接板、左上連接板、右上連接板與鑄造橫梁組合構成,螺栓連接;左下加強板、右下加強板、左上加強板和右上加強板截面采用L形結構,固定在左縱梁及右縱梁內側、與飛機梁和左鞍座連接板及右鞍座連接板連成一個整體;尾梁腹面與左縱梁和右縱梁連接,其上翼面通過尾梁左加強板和尾梁右加強板與左縱梁和右縱梁的上翼面連接。本實用新型無需模具沖壓,降低了制造成本,減輕了重量。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牽引車新型車架,應用在載重汽車的車架系統(tǒng),屬于載重汽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重型汽車領域,牽引車車型種類豐富多樣,車架型式更是五花八門,整車底盤布置顯得雜亂無章。隨著國內用戶對卡車產品要求的越來越高,國內卡車制造商設計水平都在明顯提高,用戶的關注點已經逐漸轉移到對品質上的要求,單純的功能性設計已經滿足不了當前的發(fā)展形勢,各個廠家在追求性能的同時,都在追求美觀化設計,因此標準化、模塊化、輕量化的設計理念的車架應運而出。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標準化、模塊化、輕量化的牽引車用底盤附件安裝車架。
為解決這一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牽引車用車架,包括左縱梁、右縱梁、左下加強板、右下加強板、左上加強板、右上加強板、第一根橫梁、第二根橫梁、左鞍座連接板、右鞍座連接板、飛機梁、鑄造橫梁和尾梁,所述飛機梁由飛機梁左下連接板、飛機梁右下連接板、飛機梁左上連接板、飛機梁右上連接板與鑄造橫梁組合構成,通過螺栓連接;所述左下加強板、右下加強板、左上加強板和右上加強板截面采用L形結構,其橫跨第一根橫梁和第二根橫梁固定在左縱梁及右縱梁內側、與飛機梁和左鞍座連接板及右鞍座連接板通過鉚釘和螺栓連成一個整體;所述尾梁腹面與左縱梁和右縱梁連接,其上翼面通過尾梁左加強板和尾梁右加強板與左縱梁和右縱梁的上翼面連接。
車架上標準孔孔距均為50mm的整數倍,且截面高度280mm,車架上下兩排孔距離為160mm,兩排孔中間增加10.5mm工藝孔;除上下兩排孔外,兩排孔中間可以增加相關支架安裝孔,距離上下兩排孔距離為60mm。
所述的左縱梁和右縱梁采用鋼板ZQS500L制成,尺寸為280mm*80mm*8mm。
所述第一根橫梁和第二根橫梁采用鋼板ZQS500L制成,為上平下彎梁體型式。
所述鉚釘直徑為14mm,螺栓為M14。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車架取消雙層車架架構型式,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采用上下加強板連接型式,降低車架重量;飛機梁采用上下連接板型式,無需模具沖壓,降低了制造成本,減輕了重量。有標準化、模塊化、輕量化設計理念,適合牽引車車架產品的發(fā)展趨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左縱梁、2右縱梁、3左下加強板、4右下加強板、5左上加強板、6右上加強板、7第一根橫梁、8第二根橫梁、9左鞍座連接板、10右鞍座連接板、11飛機梁左下連接板、12飛機梁右下連接板、13飛機梁左上連接板、14飛機梁右上連接板、15鑄造橫梁、16尾梁左加強板、17尾梁右加強板、18尾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具體描述。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牽引車用車架,包括左縱梁1、右縱梁2、左下加強板3、右下加強板4、左上加強板5、右上加強板6、第一根橫梁7、第二根橫梁8、左鞍座連接板9、右鞍座連接板10、飛機梁、鑄造橫梁15和尾梁1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7672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