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光驅動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063005.5 | 申請日: | 2018-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7561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0 |
| 發明(設計)人: | M·瑞澤 | 申請(專利權)人: | 賽靈思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K19/0185 | 分類號: | H03K19/01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 11517 | 代理人: | 毛健;顧云峰 |
| 地址: | 美國加利***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輸出端 電感電路 上拉電路 下拉電路 數據信號接收 光驅動電路 寄生電容 數據信號 轉換期間 耦合 耦合到 關聯 輸出信號 第一端 上升沿 輸入端 下降沿 配置 輸出 申請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光驅動電路,包括:PMOS上拉電路、NMOS下拉電路以及電感電路。PMOS上拉電路包括:第一端,用以基于接收到的數據信號接收第一輸入信號;以及耦合到電感電路的P輸出端。NMOS下拉電路包括:第二輸入端,用以基于接收到的數據信號接收第二輸入信號;以及耦合到電感電路的N輸出端。電感電路包括用以輸出輸出信號的L輸出端、耦合在P輸出端和L輸出端之間的P線圈、以及耦合在N輸出端和L輸出端之間的N線圈。P線圈被配置為在接收到的數據信號的下降沿轉換期間隱藏與PMOS上拉電路相關聯的寄生電容,N線圈被配置為在接收到的數據信號的上升沿轉換期間隱藏與NMOS下拉電路相關聯的寄生電容。
技術領域
本申請的各個方面大致涉及光通信,特別地,涉及光驅動電路。
背景技術
光導纖維允許信息以光脈沖的形式通過光鏈路(比如光纖)傳輸。光形成的電磁載波可被調制以傳輸數據、控制信號和其他信息。與傳統的電纜(例如銅線和以太網電纜)相比,光鏈路具有顯著更高的頻帶寬度并且更不容易受電磁干擾影響,同時光鏈路經常用于在相對遠的距離上傳輸數據。光發射機可被用于將電信號轉換為適于通過光鏈路傳輸的光信號,而光接收器可被用于將光信號轉換為適于通過常規電纜傳輸的電信號。
可以使用多種電光轉換器執行電信號至光信號的轉換,例如包括:電吸收調制器(EAMs)和環形調制器(RMs)。由于光信號通常具有較大的電壓擺動(相對于基于CMOS 的電路所使用的電源電壓,例如在邏輯低狀態和邏輯高狀態之間),因此在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之前可以使用光驅動器來增加電信號的電壓擺動(voltage swing)。隨著數據速率的不斷提高,光驅動器將越來越難以在維持不斷變快的電信號邏輯狀態轉換的同時將電信號的電壓擺動提高到更高的適用于光信號的水平。
此外,由功率放大器和電光轉換器內的其他電路所引起的非線性失真可能導致電光轉換器對將被轉換為光信號的電信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表現出非對稱響應。這些非對稱響應可能導致轉換后的光信號具有與數據信號中的邏輯狀態變化相關聯的不同的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而這不是想要的結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部分內容是為了以簡化的形式介紹在以下具體實施方式中更詳細描述的一些概念,而并非為了確定所要求主題的關鍵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是為了限制所要求主題的范圍。
本申請所涉及的各個方面是針對光驅動電路及其操作方法。例如,光驅動電路可包括:輸入端、輸出端、上拉電路,下拉電路和電感電路。所述輸入端可接收輸入信號,所述輸出端可產生電平位移的輸出信號,例如通過電平位移所述輸入信號。所述上拉電路可包括響應于所述輸入信號的輸入節點以及電感耦合到所述輸出端的輸出節點,并可被配置為基于第一控制信號調節所述輸出信號中的上升沿轉換。所述下拉電路可包括響應于所述輸入信號的輸入節點以及電感耦合到所述輸出端的輸出節點,并可被配置為基于第二控制信號調節所述輸出信號中的下降沿轉換。所述電感電路可包括第一電感器和第二電感器。所述第一電感器可耦合在所述上拉電路的輸出節點和所述光驅動電路的輸出端之間,所述第二電感器可耦合在所述下拉電路的輸出節點和所述光驅動電路的輸出端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感器可被配置為在所述輸出信號的下降沿轉換期間使所述上拉電路中的寄生電容與所述輸出端隔離,所述第二電感器可被配置為在所述輸出信號的上升沿轉換期間使所述下拉電路中的寄生電容與所述輸出端隔離。在一些方面,所述第一控制信號和所述第二控制信號可基于相關聯的電光轉換器對所述輸出信號的上升沿轉換與下降沿轉換的非對稱響應。通過這種方式,所述光驅動電路可以在所述輸出信號中提供一定程度的預加重以補償電光轉換器的非對稱響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賽靈思公司,未經賽靈思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6300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