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透氣舒適型護頸枕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056359.7 | 申請日: | 2018-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6106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2 |
| 發明(設計)人: | 蔡少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榮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G9/10 | 分類號: | A47G9/10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立航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36 | 代理人: | 姚婉莉 |
| 地址: | 3622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外枕套 護頸枕 內填充物 透氣結構 針織成型 凹凸型結構 舒適型 透氣 本實用新型 頸部結構 透氣效果 支撐結構 貼合 填充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透氣舒適型護頸枕,包括外枕套和填充在外枕套內的內填充物,所述外枕套為一體針織成型的結構,所述外枕套上一體針織成型有透氣結構。所述內填充物上對應透氣結構設有內透氣結構。所述外枕套在護頸枕使用時朝向頭部一側的邊沿一體針織成型有凹凸型結構。所述內填充物形成有與凹凸型結構相應的凹凸支撐結構,該結構的護頸枕更貼合頸部結構,具有較好的透氣效果,使用更舒適。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護頸枕領域。
背景技術
護頸枕顧名思義是用來護住頸部的枕,通常是在辦公休息時間或乘車、飛機上較長時間坐靠方式使用,套在頸部,至少在頸部后側和左右兩側起到支撐作用,護頸枕結構通常包括內填充物和條形狀包覆在內填充物外的外枕套,現有的護頸枕中其內填充物常見的為充氣囊、小泡沫顆粒、棉絮、海綿或記憶棉等,還有現有的護頸枕結構有的為長條狀,使用時環繞在頸部并兩端通過連接部件相扣合,有的為定型為U型的結構,使用時環繞在頸部其兩端可不用增加相扣合的連接部件,其定型的結構的形成通常為外枕套制作時,直接裁剪呈U型結構,制成成品填充上內填充物即呈現形狀,或者是,其內填充物直接成型為U型的結構,例如充氣囊是U型形狀,海綿裁切成U型形狀,直接發泡成U型形狀的記憶棉等。現有的護頸枕存在的不足之處是透氣效果差,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下使用不透氣使用時造成悶汗的情況很不舒適,還有現有結構不能夠較好的貼合頸部結構,不能夠更進一步的達到護頸、更舒適的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透氣舒適型護頸枕,其結構更貼合頸部結構,具有較好的透氣效果,使用更舒適。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透氣舒適型護頸枕,包括外枕套和填充在外枕套內的內填充物,所述外枕套為一體針織成型的結構,所述外枕套上一體針織成型有透氣結構。
所述內填充物上對應透氣結構設有內透氣結構。
所述透氣結構設置在外枕套使用時貼近頸部的一側和相對側上針織成型的透氣網孔區域,所述內透氣結構為內填充物上對應連通外枕套兩側上的透氣網孔區域布設的通孔。
所述外枕套的邊沿一體針織成型有凹凸型結構,所述凹凸型結構設置在護頸枕使用時朝向頭部的一側。
所述內填充物形成有與凹凸型結構相應的凹凸支撐結構。
所述凹凸型結構和凹凸支撐結構對應的為波浪狀結構。
所述內填充物為呈連續相連的8字型結構。
所述內填充物為記憶棉填充物。
所述外枕套上還一體針織成型有填充開口。
所述外枕套的兩端上還一體針織成型可相連接的連接部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結構的護頸枕的外枕套上一體針織成型有透氣結構,這是現有的護頸枕中沒有公開的結構,該結構的設置即能夠更好的起到外枕套實現透氣效果,還有本實用新型的外枕套是一針織成型的,具體可以是通過橫機(一種針織機械)一體針織成型,無需將外枕套裁切不同面料進行車縫,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外枕套生產制造更簡單方便,結構強度更好,可減少生產制造的加工工序,上述內填充物優選的可為充氣囊、海綿或記憶棉等,其對應設有內透氣結構實現了護頸枕整體的透氣效果,透氣效果好使用自然更舒適,上述進一步的凹凸型結構即凹凸支撐結構的設置可使得護頸枕在使用時凹的部分配合凸的部分利于頸部在傾靠時達到定位和支撐的效果,這樣即提高了護頸枕使用時的舒適性效果,從而達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透氣舒適型護頸枕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一種透氣舒適型護頸枕的內填充物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榮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福建榮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5635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