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分斷小型斷路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055529.X | 申請日: | 2018-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0293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5 |
| 發明(設計)人: | 馮保柱;宋修威;潘惠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馮保柱 |
| 主分類號: | H01H71/02 | 分類號: | H01H71/02;H01H9/5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2102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斷路器外殼 保護箱 高分斷小型斷路器 散熱透氣孔 定位拉鉤 定位套管 斷路器 豎桿 定位槽 定位桿 阻隔 本實用新型 拆卸維修 連接彈簧 外界水汽 連接件 內固定 手閘 鋪設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分斷小型斷路器,包括斷路器外殼、保護箱板和豎桿,所述斷路器外殼的邊側開設有散熱透氣孔,且斷路器外殼的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手閘和定位槽,并且定位槽內安裝有定位套管,所述定位套管內固定連接有定位拉鉤的一端,且定位套管和定位拉鉤的連接處固定有連接彈簧,所述保護箱板位于斷路器外殼的背部,且保護箱板的內側設置有定位桿,并且保護箱板通過定位桿與定位拉鉤相連接,所述豎桿固定于散熱透氣孔的中部,且散熱透氣孔的外側鋪設有阻隔薄片,并且阻隔薄片通過連接件與豎桿相連接。該高分斷小型斷路器,能夠方便斷路器的拆卸維修更換,在斷路器使用時,能夠避免外界水汽進入斷路器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斷路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高分斷小型斷路器。
背景技術
斷路器是指能夠關合、承載和開斷正常回路條件下的電流并能關合、在規定的時間內承載和開斷異常回路條件下的電流的開關裝置,通過斷路器的使用,能夠方便人為的對電流的連通關系進行改變,同時在電路發生短路時,保護電路避免發生短路引發的火災。
然而現有的高分斷小型斷路器存在以下問題:
1、現有的高分斷小型斷路器,在固定時采用螺栓固定安裝使用,在需要對斷路器整體進行拆卸維修更換時,操作不便,螺栓的緊固和拆卸不便。
2、斷路器的外置使用,容易造成外界的水汽進入斷路器內,使得斷路器和導線的連接處發生氧化,縮短斷路器的使用壽命,易造成連接短路。
針對上述問題,急需在原有高分斷小型斷路器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分斷小型斷路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現有的高分斷小型斷路器在拆卸維修更換時操作不便,緊固安裝麻煩,不便利,同時易因外界水汽造成斷路器內部連接短路的氧化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分斷小型斷路器,包括斷路器外殼、保護箱板和豎桿,所述斷路器外殼的邊側開設有散熱透氣孔,且斷路器外殼的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手閘和定位槽,并且定位槽內安裝有定位套管,所述定位套管內固定連接有定位拉鉤的一端,且定位套管和定位拉鉤的連接處固定有連接彈簧,所述保護箱板位于斷路器外殼的背部,且保護箱板的內側設置有定位桿,并且保護箱板通過定位桿與定位拉鉤相連接,所述豎桿固定于散熱透氣孔的中部,且散熱透氣孔的外側鋪設有阻隔薄片,并且阻隔薄片通過連接件與豎桿相連接。
優選的,所述定位拉鉤關于斷路器外殼的橫向中心軸線對稱設置有2組,且每組定位拉鉤設置有2個,并且定位拉鉤和定位套管構成滑動的相對伸縮結構,同時定位拉鉤的端部和定位套管的管口相互卡合。
優選的,所述定位桿在保護箱板上對稱設置,且定位桿之間的間距大于定位拉鉤豎直方向的最小間距,并且定位拉鉤和定位桿卡合連接。
優選的,所述阻隔薄片為橡膠材質構成,且阻隔薄片的外側面設置為曲面結構,并且阻隔薄片的直徑大于散熱透氣孔的直徑,同時阻隔薄片的內側與散熱透氣孔的外側邊緣處相互貼合。
優選的,所述連接件設置為“T”字型結構,且連接件和豎桿為貫穿的卡合連接。
優選的,所述連接件由密封管和伸縮桿組成,且密封管和伸縮桿構成相對伸縮結構,并且密封管的內部和伸縮桿的端部之間密封設置有煤油。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高分斷小型斷路器,能夠方便斷路器的拆卸維修更換,在斷路器使用時,能夠避免外界水汽進入斷路器內,
1、只需要通過定位拉鉤的相對伸縮,在彈性件的作用下,使得定位拉鉤能夠方便固定于定位桿上,操作方便快捷,拆卸安裝時只需要通過人手的推動操作,實行便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馮保柱,未經馮保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5552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