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耕地底層區域粉壟松土耕作機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055496.9 | 申請日: | 2018-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603093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6 |
| 發明(設計)人: | 韋元波;張憲;韋本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南寧百興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B49/02 | 分類號: | A01B49/02 |
| 代理公司: | 南寧市來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5118 | 代理人: | 石本定 |
| 地址: | 530007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耕地 底層 區域 松土 耕作 機具 | ||
本實用新型涉及耕地機具的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耕地底層區域粉壟松土耕作機,具一種耕地底層區域粉壟松土耕作機具,其包括拖拉機和圓盤鋸片,所述的圓盤鋸片安裝在拖拉機的后部,圓盤鋸片能沉入到耕作層下部,圓盤鋸片通過動力裝置驅動實現耕作層下部的硬土層鋸削為松土層。本耕地底層區域粉壟松土耕作機具結構設置巧妙,能實現土壤深耕深松,不會打亂上下土層,為建立耕地底層區域松土層形成“地下土壤水庫”,改善甘蔗等旱地作物的水分、養分均衡供給,促進增產提質而設計。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耕地機具的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耕地底層區域粉壟松土耕作機具。
背景技術
幾千年來,我國傳統的作物耕作方法用機械、畜力或人力進行土壤耕作,創造有一定深度的疏松的耕作層,作業方式包括耕、耙、耪、耢、中耕和鎮壓等,這些耕種方式可以促進土壤通氣,調節土壤溫度,促進養分轉化等效果;但也有不利的方面:(1)翻耕使濕土裸露,加快了土壤水分的散失,不利于保墑,尤其在春旱情況下。(2)翻耕加速土壤有機質的氧化分解,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3)翻耕需要較大動力投人,加大農業生產成本。(4)長期翻耕容易形成犁底層,造成土壤緊實,影響土壤的通透性等。(5)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翻耕后的田地土壤裸露,容易造成土壤風蝕,導致土壤肥力退化,形成沙塵暴,破壞生態環境。
經研究發現,耕地耕得越深,越有利于土層形成“地下土壤水庫”,能改善甘蔗等旱地作物的水分、養分均衡供給,促進增產提質。而現有的耕作機具耕作耕地底層時,上下土層混亂,不利于保持土壤的質量和肥力。因此,需要一種能實現土壤深耕深松,不會打亂上下土層,建立耕地底層區域松土層形成“地下土壤水庫”,改善甘蔗等旱地作物的水分、養分均衡供給,促進增產提質的耕地底層區域粉壟松土耕作機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實現土壤深耕深松,不會打亂上下土層,為建立耕地底層區域松土層形成“地下土壤水庫”,改善甘蔗等旱地作物的水分、養分均衡供給,促進增產提質而設計的耕地底層區域粉壟松土耕作機具。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耕地底層區域粉壟松土耕作機具,其包括拖拉機和圓盤鋸片,所述的圓盤鋸片安裝在拖拉機的后部,圓盤鋸片能沉入到耕作層下部,圓盤鋸片通過動力裝置驅動實現耕作層下部的硬土層鋸削為松土層。
優選的:所述的拖拉機后側的牽引架上安裝有變速箱;變速箱的下部通過驅動軸殼連接有傳動箱;驅動軸安裝在驅動軸殼內,驅動軸的上端與變速箱內的動力輸出齒輪連接,驅動軸的下端與傳動箱內的動力輸入齒輪連接;圓盤鋸片分別安裝在傳動箱的兩側傳動軸上;為驅動軸提供動力的動力裝置與變速箱連接。
優選的:所述的動力裝置為液壓馬達,液壓馬達固定安裝在變速箱上。
優選的:所述的變速箱鉸接在牽引架上;牽引架上還安裝有升降液壓缸,升降液壓缸的伸縮軸與驅動軸殼連接。升降液壓缸的伸縮帶動驅動軸殼擺動,實現圓盤鋸片的升降。
優選的:所述的傳動箱的前部安裝有用于破土的齒鏈或犁刀,圓盤鋸片對耕作層下部的硬土層進行鋸削為松土層時,減少上部的耕作層對傳動箱及驅動軸殼的阻力。
本耕地底層區域粉壟松土耕作機具結構設置巧妙,利用拖拉機牽引整個機具行走,圓盤鋸片沉入到耕作層下,液壓馬達提供動力,帶動驅動軸轉動,驅動軸再將動力傳遞給傳動軸,傳動軸再帶動圓盤鋸片轉動,實現對耕作層下部的硬土層鋸削層松土層,實現土壤深耕深松,不會打亂上下土層,為建立耕地底層區域松土層形成“地下土壤水庫”,改善甘蔗等旱地作物的水分、養分均衡供給,促進增產提質而設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耕地底層區域粉壟松土耕作機具的結構示意簡圖;
圖2是圖1中的A-A向示意圖;
圖中序號的部件名稱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南寧百興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西南寧百興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5549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