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像素陣列的寬帶貼片天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048724.X | 申請日: | 2018-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51599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18 |
| 發明(設計)人: | 向凱燃;陳付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Q1/38 | 分類號: | H01Q1/38;H01Q1/48;H01Q1/50;H01Q21/00;H01Q21/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覆銅層 像素陣列 介質板 矩形貼片 饋電端口 上表面 寬帶貼片天線 耦合孔徑 接地板 天線 調諧 本實用新型 回波損耗 信號輻射 依次設置 最后信號 耦合饋電 下表面 饋電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像素陣列的寬帶貼片天線,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設置的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介質板,第一介質板的下表面設置有第一覆銅層、上表面設置有接地板,第二介質板的上表面設置有第二覆銅層,第三介質板的上表面設置有第三覆銅層;第一覆銅層上設置有T型饋線以及與T型饋線相連的調諧枝節,接地板上設置有耦合孔徑,第二覆銅層上設置有矩形貼片,第三覆銅層上設置有像素陣列;第一介質板上設置有饋電端口,該饋電端口與T型饋線連接,通過饋電端口饋電,信號從T型饋線通過耦合孔徑耦合饋電到矩形貼片和像素陣列上,最后信號通過矩形貼片和像素陣列將信號輻射出去。該天線在2G?4GHz頻率范圍內穩定工作且天線回波損耗小于?10dB。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天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像素陣列的寬帶貼片天線。
背景技術
近年來無線通信的高速發展,隨著第五代通信系統的到來,對于系統的通信容量和傳輸速率有了更高的要求。貼片天線由于其重量輕、體積小、易共形、易加工、成本低等優點被廣泛應用到無線通訊系統中。然而,微帶貼片天線常常受限于其工作帶寬過窄。對于貼片天線的帶寬擴展,很多學者通過不斷的改進和研究其特性,提出了許多貼片天線的拓展技術。然而有些方法會導致效率減低,增益降低、方向圖不穩定等問題。
對現有技術進行調查了解,具體如下:
李啟方教授和器研究生在1995年提出加載U型縫隙來拓寬帶寬。加載U型縫隙使貼片形成多調諧電路,從而展寬了頻帶。后面很多加載縫隙拓寬帶寬的也是基于這一原理。
S.D.Targonski等人提出了利用“口徑-積疊貼片”(Aperture-Stacked Patch)的設計方法拓寬帶寬。
總的來說,現有的工作中,有不少關于拓展貼片天線寬帶的研究,但是很多設計會使得天線損耗大使得效率變低。或者通過加縫隙等方法形成多調諧回路實現帶寬拓寬,但是天線的增益和波形或受到影響。因此,設計一款簡單的寬帶高增益的貼片天線具有重要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像素陣列的寬帶貼片天線。本實用新型的天線單元可以在2GHz-4GHz的范圍內穩定工作,在2GHz-4GHz的頻率范圍內天線回波損耗小于-10dB,而且在2GHz-4GHz的頻率范圍內的增益保持在9dB左右。整個天線結構簡單而且加工方便,成本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達到:
一種像素陣列的寬帶貼片天線,所述的寬帶貼片天線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設置的第一介質板1、第二介質板2以及第三介質板3,其中,所述的第一介質板1與第二介質板2之間設置有第一空氣層8,所述的第二介質板 2和第三介質板3之間設置有第二空氣層9,所述的第一介質板1的下表面設置有第一覆銅層4,所述的第一介質板1的上表面設置有接地板5,所述的第二介質板2的上表面設置有第二覆銅層6,所述的第三介質板3的上表面設置有第三覆銅層7;
所述的第一覆銅層4上設置有T型饋線13以及與T型饋線13相連的調諧枝節14,所述的接地板5上設置有耦合孔徑12,所述的第二覆銅層6 上設置有矩形貼片11,所述的第三覆銅層7上設置有像素陣列10;
所述的第一介質板1上設置有饋電端口15,該饋電端口15與T型饋線13連接,通過饋電端口15饋電,信號從T型饋線13通過耦合孔徑12 耦合饋電到矩形貼片11和像素陣列10上,最后信號通過矩形貼片11和像素陣列10將信號輻射出去。
進一步地,所述的饋電端口15同時作為寬帶貼片天線的輸入端口和輸出端口。
進一步地,所述的像素陣列10用于提高寬帶貼片天線的帶寬。
進一步地,所述的矩形貼片11用于整個寬帶貼片天線的輻射源。
進一步地,所述的調諧枝節14用于引入一個諧振模式拓展帶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4872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