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移動式水下無葉輪曝氣攪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037044.8 | 申請日: | 2018-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7622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高;張露;張曉;秦康生;顧斌賢;顧文涵 | 申請(專利權)人: | 揚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12 | 分類號: | C02F3/12 |
| 代理公司: | 揚州蘇中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許必元 |
| 地址: | 225009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推桿 葉輪 曝氣攪拌裝置 可移動式 框架結構 污水處理設備 本實用新型 氣缸輸出軸 推桿支撐架 操作維護 充氧效率 攪拌死角 移動方便 支路氣管 傳統的 固定式 曝氣機 支撐架 充氧 氣管 能耗 噪音 移動 | ||
一種可移動式水下無葉輪曝氣攪拌裝置,屬于污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由支撐架、兩根氣管、若干根支路氣管和推桿支撐架連接構成框架結構,結構新穎,使用時,通過氣缸輸出軸作用于推桿,由推桿帶動框架結構移動,與傳統的固定式曝氣機相比,本實用新型充氧率不高,移動方便,攪拌死角小,操作維護方便,降低了噪音和能耗,提高了充氧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污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曝氣攪拌裝置,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可移動式水下無葉輪曝氣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污水處理中的曝氣處理,大都采用水下葉輪曝氣攪拌的方式,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轉的氣、水、泥混合物,使氧在水中轉移達到攪拌效果,使活性污泥混合均勻、活性污泥呈懸浮狀態,這種方式有很多缺陷,首先攪拌效果不佳充氧率不高,攪拌死角大,能耗大噪音大,其次,設備笨重復雜葉片易損壞,操作及維護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目前污水處理曝氣過程中,采用水下葉輪曝氣攪拌的方式,攪拌效果不佳充氧率不高,攪拌死角大,能耗大、噪音大等不足,提出一種可移動式水下無葉輪曝氣攪拌裝置,其結構簡單,能夠移動,操作維護方便,可提高充氧效率,可降低噪音和能耗,可保證曝氣過程安全高效運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移動式水下無葉輪曝氣攪拌裝置,包括污水池、設置在污水池外部的氣缸支撐架,以及設置在氣缸支撐架上的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是由支撐架、兩根氣管、若干根支路氣管和推桿支撐架連接構成的框架結構,所述氣管與所述支路氣管連接相通,每根所述支路氣管上方連接設有若干個噴嘴,所述噴嘴的上表面設有若干個小孔,所述噴嘴的下表面設有與小孔相連通的螺紋孔,所述螺紋孔中連接設有單向閥,其中一根所述氣管的上表面設有與外部空壓機相連的接口,所述推桿支撐架上的推桿與所述氣缸的輸出軸相連接,所述氣管下方連接設有滾輪,所述框架結構在氣缸輸出軸的推動下通過滾輪移動作用在所述污水池的底部,所述氣缸的進氣管道上設有用于氣缸啟閉的電磁閥以及用于氣缸輸出軸移動速度的調速閥。
所述推桿支撐架上的推桿呈倒置的L字型結構,推桿的下端與推桿支撐架焊接固定,推桿的上端與氣缸輸出軸套置連接。
所述支路氣管間隔均勻的平行設置在氣管上。
所述噴嘴通過單向閥與每根支路氣管連接,以防止污水回流。
所述噴嘴的上表面為球形表面,小孔均布設置在球形表面上,小孔為圓形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可移動式水下無葉輪曝氣攪拌裝置,由支撐架、兩根氣管、若干根支路氣管和推桿支撐架連接構成框架結構,結構新穎,使用時,通過氣缸輸出軸作用于推桿,由推桿帶動框架結構移動,與傳統的固定式曝氣機相比,本實用新型充氧率不高,移動方便,攪拌死角小,操作維護方便,降低了噪音和能耗,提高了充氧效率。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整體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 為本實用新型整體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 為本實用新型中噴嘴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 為本實用新型中噴嘴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污水池1、氣管2、支路氣管3、支撐架4、推桿支撐架5、噴嘴6、滾輪7、接口8、氣缸9、調速閥10、電磁閥11、氣缸支撐架12、單向閥13、小孔14、螺紋孔15、推桿1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揚州大學,未經揚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3704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一體化MBR膜微動力生物反應器
- 下一篇:一種廢水反硝化脫氮反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