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毫米波收發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035526.X | 申請日: | 2018-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0572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墩文;彭松;何樹華;朱楊龍;韓旺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譽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40 | 分類號: | H04B1/40;H04B1/5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寶慶 |
| 地址: | 210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毫米波信號 毫米波 本振單元 本振信號 發射單元 接收單元 收發組件 線性調頻 兩路 輸出 三角波調制信號 本實用新型 零中頻信號 發射端口 發射通道 回波信號 發射 接收端 下變頻 放大 合成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毫米波收發組件,包括本振單元、接收端元、發射單元,本振單元根據輸入的三角波調制信號產生連續的線性調頻毫米波信號且被功分為兩路,一路經發射通道發射輸出,令一路作為接收單元的本振信號;接收單元將接收到的兩路回波信號合成一路后與本振信號進行下變頻得到一路零中頻信號并輸出;發射單元將線性調頻毫米波信號經過功分放大后從兩個發射端口發射輸出。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信號收發技術,特別是一種毫米波收發組件。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毫米波具有的諸多優點,其在通信、雷達、制導、遙感技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應用,例如,與微波雷達相比,毫米波雷達的體積小、質量輕,可有效提高雷達的機動性與隱蔽性,而且波束窄、分辨力高,能進行目標識別與成像,有利于低仰角跟蹤;頻帶寬,天線旁瓣低,有利于抗干擾。
作為毫米波雷達的核心部件,收發組件是構成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的基礎,也是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核心。毫米波收發組件就是把毫米波發射模塊和接收模塊集成為一個毫米波集成電路。已由最初的混合微波集成電路發展到現在的單片集成電路。由于毫米波的波長短和雷達性能要求提高的限制,對毫米波收發組件的體積、重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毫米波收發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振單元、接收端元、發射單元;本振單元根據輸入的三角波調制信號產生連續的線性調頻毫米波信號且被功分為兩路,一路經發射通道發射輸出,令一路作為接收單元的本振信號;接收單元將接收到的兩路回波信號合成一路后與本振信號進行下變頻得到一路零中頻信號并輸出;發射單元將線性調頻毫米波信號經過功分放大后從兩個發射端口發射輸出。
采用上述組件,本振單元包括線性調頻頻率源,線性調頻頻率源包括鑒相器、鎖相環路、合成運放器和壓控振蕩器;鑒相器的第一輸入端接參考信號且第二輸入端接壓控振蕩器的輸出信號,鎖相環路輸入端接鑒相器的輸出端,合成運放器的第一輸入端接鎖相環路輸出端且第二輸入端接三角波調制信號,壓控振蕩器的輸入端接合成運放器的輸出端,壓控振蕩器的輸出信號經過兩次二倍頻和濾波后經功分器功分為兩路,一路經發射通道發射輸出,令一路作為接收單元的本振信號。
采用上述組件,接收單元包括依次連接的合路器、第一低噪聲放大器、帶通濾波器、第二低噪聲放大器、隔離器、衰減器、混頻器、低通濾波器、均衡網絡、溫補衰減器、放大器,混頻器的另一輸入端接經過濾波放大和衰減后的本振信號。
采用上述組件,發射單元包括兩路發射通道,每路發射通道包括依次連接的驅動放大器、第三衰減器、公里處放大器、第二隔離器;兩路發射通道的輸入信號由一功分器功分得到,功分器前設置帶通濾波器。
本實用新型根據輸入的三角波調制信號,產生連續的線性調頻毫米波信號,功分到兩個發射端口發射出去;同時通過兩個接收端口接收回波信號,與本振信號進行混頻,合成后輸出一路差頻(零中頻)信號。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使用星星組成框圖。
圖2是本振單元原理框圖。
圖3是接收單元原理框圖。
圖4是發射單元原理框圖。
圖5是電源單元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一種毫米波收發組件,包括本振單元、接收端元、發射單元。本振單元根據輸入的三角波調制信號產生連續的線性調頻毫米波信號且被功分為兩路,一路經發射通道發射輸出,令一路作為接收單元的本振信號;接收單元將接收到的兩路回波信號合成一路后與本振信號進行下變頻得到一路零中頻信號并輸出;發射單元將線性調頻毫米波信號經過功分放大后從兩個發射端口發射輸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譽葆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譽葆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3552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