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水倉清泥提升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035041.0 | 申請日: | 2018-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616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 發明(設計)人: | 馬二輝;周士霖;蒲章鵬;于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沈勘秦皇島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6/00 | 分類號: | E21F16/00;E21F13/00;E02F5/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術蘭 |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倉 提升裝置 導向裝置 提升系統 鋼絲繩 礦車 清泥 污泥 牽引力 礦山排水工程 設備投入成本 設備利用率 本實用新型 鋼絲繩傳動 鋼絲繩牽引 設備使用率 方向一致 軌道方向 軌道運動 礦車掉道 礦車運輸 牽引方向 軌道 硐室 室內 緩解 運輸 | ||
本實用新型涉及礦山排水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水倉清泥提升系統,以緩解現有的水倉清泥提升系統存在設備使用率低和成本高的技術問題。該系統包括提升裝置和導向裝置;提升裝置位于硐室內,通過鋼絲繩牽引礦車運輸水倉內的污泥;導向裝置與鋼絲繩傳動連接,用于改變鋼絲繩的牽引方向以使礦車能夠沿各個水倉內的軌道運動。在提升裝置與水倉內的軌道不在一條直線的情況下,導向裝置能夠改變鋼絲繩的運動方向,以使礦車能沿該水倉的軌道方向進入水倉,此時鋼絲繩對礦車的牽引力的方向與軌道的方向一致,能夠防止礦車掉道,實現了一個提升裝置對多個水倉內的污泥的運輸工作,減少了硐室數量,降低了設備投入成本,提高了設備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礦山排水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水倉清泥提升系統。
背景技術
礦山的地下開采過程中,為將礦井水及時排至地面,需在礦山最低生產水平處設置排水設施,地下排水設施包括泵房、水倉、沉淀池、清倉排泥等工程。礦井水中含有的以泥砂為主的雜質進入水倉后會沉淀堆積,應定期把沉淀物清挖出去,否則會造成水倉的有效容積減少;雜物進入吸水井后被吸入水泵,加劇水泵過流部件的磨損;吸水井淤泥過多時會堵塞吸水龍頭,造成排水困難或無法排水等后果。
對于小型礦山或生產中泥砂量不大的礦山,目前水倉及沉淀池的清理一般采用機械或人工裝入礦車后運出的方式,主要是在水倉聯絡道的端部布置清泥絞車硐室1’,通過絞車硐室1’內的提升絞車將裝入礦車的泥砂提升至最低生產水平后排至井下空區或地表堆積場地。現有技術中絞車硐室1’的布置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圖1將泥沙排至井下空區,圖2將泥沙排至地表堆積場地),在內水倉2’和外水倉3’的端部均布置絞車硐室1’。在內水倉2’的端部布置清泥絞車硐室1’,清理內水倉2’時,提升絞車出繩方向與內水倉2’內水倉軌道4’方向在一條直線上,可以直接利用提升絞車提升或下放清泥用的礦車;清理外水倉3’時,由于提升絞車出繩方向與外水倉3’內水倉軌道4’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鋼絲繩直接牽引礦車會使礦車掉道,所以必須在外水倉3’端部另外設置一個清泥絞車硐室1’。這種布置方式井下硐室工程量較大;每個絞車硐室1’內設一套提升設備,設備投入較高;由于水倉清泥頻次不高且不會同時清泥,絞車硐室1’內的提升設備的使用率較低。
因此,現有的水倉清泥提升系統存在設備使用率低和成本高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倉清泥提升系統,以緩解現有的水倉清泥提升系統存在設備使用率低和成本高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在于:
一種水倉清泥提升系統,包括提升裝置和導向裝置;
所述提升裝置位于硐室內,通過鋼絲繩牽引礦車運輸水倉內的污泥;
所述導向裝置與所述鋼絲繩傳動連接,用于改變所述鋼絲繩的牽引方向以使所述礦車能夠沿各個所述水倉內的軌道運動。
更進一步地,
所述導向裝置至少包括第一立輥和第二立輥;
所述第一立輥設置于所述硐室的出口處;
所述第二立輥設置于第一水倉的進口處;
所述鋼絲繩繞接于所述第一立輥和所述第二立輥。
更進一步地,
還包括第一水倉和第二水倉;
所述第二水倉的進口與所述硐室的出口相對設置;
所述第一水倉內牽引所述礦車的第一軌道與所述第二水倉內牽引所述礦車的第二軌道間隔設置。
更進一步地,
所述導向裝置還包括張緊機構,所述張緊機構與所述鋼絲繩傳動連接,用于張緊所述鋼絲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沈勘秦皇島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冶沈勘秦皇島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3504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隧道逃生井的配重系統及隧道逃生井
- 下一篇:一種隧道襯砌排水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