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漂白劑和中濃紙漿混合的中濃混合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014930.9 | 申請日: | 2018-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5556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9 |
| 發明(設計)人: | 黃德山;樊磊嘉;何小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輕工業杭州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21C9/10 | 分類號: | D21C9/10 |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師事務所 33238 | 代理人: | 王廣 |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漂白劑 端擋板 混合室 進口端 轉子進口 剪切片 混合器 濃紙漿 動剪切片 剪切葉片 剪切轉子 轉子 噴嘴 分配器 轉子尾 內壁 進口 多次剪切 混合效果 紙漿通道 出漿口 進漿口 側壁 流出 室內 保證 | ||
本實用所設計的用于漂白劑和中濃紙漿混合的中濃混合器,包括混合室、剪切轉子、進漿口、出漿口、漂白劑分配器,漂白劑分配器包括漂白劑進口和漂白劑進口噴嘴,剪切轉子的兩端分別設有圓形的轉子進口端擋板和轉子尾端擋板,在轉子進口端擋板和轉子尾端擋板之間連接有轉子剪切葉片,轉子進口端擋板外側設有進口端動剪切片;混合室的進口端內壁上設有進口端靜剪切片,混合室的內壁上設有靜剪切片;在進口端靜剪切片和進口端動剪切片之間,以及混合室靜剪切片和轉子剪切葉片之間,形成了紙漿通道,漂白劑進口噴嘴設置在轉子進口端擋板之后的混合室側壁上。本實用將中濃紙漿與漂白劑混合后在混合室內經過多次剪切后才流出中濃混合器,保證混合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制漿造紙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漂白劑和中濃紙漿混合的中濃混合器。
背景技術
1、中濃紙漿與漂白劑混合的原理
紙漿漂白過程按紙漿濃度分為低濃漂白、中濃漂白和高濃漂白,清潔漂白常用中濃漂白和高濃漂白工藝。無論采用哪種濃度工藝過程,都需要將漂白劑與紙漿混合均勻,其中中濃紙漿漂白需要將漂白劑與中濃紙漿混合均勻。中濃紙漿與漂白劑混合時可能有三種過程,即對流混合、湍流混合、分子擴散過程。對中濃紙漿而言湍流過程至關重要,只有中濃紙漿具有足夠高的湍流程度和足夠長的湍流保持時間才能為分子擴散過程提供良好的條件。中濃紙漿形成湍流狀態的條件是被施加強度足夠的剪切力,紙漿網絡結構被破壞,形成小漿團,漿團尺度越小則湍流程度越高,比表面積越大,對漂白劑的分子擴散過程越有利。
2、目前的中濃混合器的特點
目前常用的中濃混合器有幾種類型:(1)高剪切型中濃混合器;(2)球狀混合器;(3)筒狀混合器;(4)筒狀剪切轉子偏心型中濃混合器。
其中高剪切中濃混合器利用動盤和定盤之間的剪切實現湍流混合,漂白劑在混合器的紙漿進口之前的管道上加入,缺點是紙漿湍流保持時間過短導致混合不勻、動力消耗過大,目前已經很少使用。其混合過程包括了對流混合、湍流混合、分子擴散過程。
球狀混合器的剪切室和剪切轉子都是球狀的,漂白劑在混合器的紙漿進口之前的管道上加入,由于球狀剪切轉子的剪切力沿中間到側面從最大衰減到零,導致剪切效果不好、混合效果也差。而且部分紙漿從進口到出口在混合室內停留時間極短,湍流時間不足,混合尚未完成就從出口排出。其混合過程包括了對流混合、湍流混合、分子擴散過程。
筒狀混合器的混合室和剪切轉子都是直筒狀的,漂白劑在混合器的紙漿進口之前的管道上加入,剪切混合效果比球狀混合器好,但部分紙漿從進口到出口在混合室內停留時間極短,湍流時間不足,混合尚未完成就從出口排出。其混合過程包括了對流混合、湍流混合、分子擴散過程。
還有一種采用筒狀剪切室和偏心剪切轉子的中濃混合器,漂白劑在混合器的紙漿進口之后的混合室上加入,由于偏心導致沿轉子圓周的剪切力不同,提高了混合效果,通過加長筒體長度延長湍流時間和混合時間,混合效果優于其他的中濃混合器。但由于紙漿進出口垂直于混合室軸線且在軸向有一定距離要求,紙漿在混合器內的運動方向垂直于管路,會導致壓降增大而對中濃泵提出更高要求,同時剪切轉子比較長。其混合過程包括了湍流混合、分子擴散過程。
3.常用漂白劑的特點及其對中濃混合器的性能要求
目前常用的清潔漂白的漂白劑有氧氣、二氧化氯、過氧化氫和臭氧等。其中氧氣、二氧化氯、過氧化氫的漂白反應時間較長,漂白劑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分子擴散,所以對混合效果要求并不高,傳統的高剪切混合器、球形混合器和圓筒狀混合器可以滿足其混合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輕工業杭州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輕工業杭州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01493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