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子真空泵端蓋和電子真空泵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975743.0 | 申請日: | 2018-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6043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8 |
| 發明(設計)人: | 謝曉聰;黃桂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邁科國際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D29/40 | 分類號: | F04D29/40;F04D25/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齊則琳;歐陽雪兵 |
| 地址: | 中國香港新界沙田香港科*** | 國省代碼: | 中國香港;8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腔室 沉孔 端蓋主體 端蓋 電子真空泵 鋁液 本實用新型 固態收縮 連接區域 熔融狀態 拉應力 鋁端蓋 壁厚 補縮 減小 排出 縮孔 連通 出口 卷入 鑄造 融合 平衡 流動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子真空泵端蓋及電子真空泵。端蓋包括端蓋主體,端蓋主體中間設有腔室,端蓋主體分別設有入口和出口,入口和出口分別位于腔室的兩側并與腔室連通,端蓋主體位于腔室另外兩側的部分分別設有第一沉孔組和第二沉孔組。本實用新型的益處在于:在端蓋主體兩側設第一沉孔組和第二沉孔組,鑄造鋁端蓋時,能減緩熔融狀態的鋁液在腔室兩側的流速,避免高速鋁液卷入氣體且不易排出而在端蓋的入口與腔室的連接區域形成氣孔;同時能平衡鋁液的流動速度,提升融合力,避免在固態收縮階段因拉應力形成裂紋;而且,第一沉孔組和第二沉孔組的設置,可減小端蓋位于腔室兩側的壁厚,避免在入口與腔室的連接處因補縮形成縮孔。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子真空泵端蓋和電子真空泵。
背景技術
電子真空泵電機端蓋一般包括入口,出口及連通入口和出口的腔室。傳統的電子真空泵電機端蓋通常采用鑄鋁方式制造。在鑄造時,熔融狀態的鋁液從電機端蓋的出口處流向電機端蓋的入口處。由于熔融狀態的鋁液在腔室兩側的流速明顯大于流經腔室底部的流速,氣體容易被驅趕至入口與腔室的連接區域,且氣體易被卷入高速鋁液中,來不及排出,從而易在入口與腔室的連接區域處形成氣孔。而又由于熔融狀態的鋁液流經腔室底部的流速相對較慢,到達入口與腔室的連接區域時溫度較低而融合力弱,在鑄造后期鋁液凝固補縮時,入口與腔室的連接區域處易形成縮孔,以及在固態收縮階段受拉應力作用下易產生裂紋。使用此種端蓋的電子真空泵不能有效保持泵的內部氣壓(低壓)從而導致泵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真空泵端蓋和電子真空泵,其能有效解決電子真空泵端蓋在鑄造時因高速鋁液卷入氣體形成內部氣孔、因補縮形成內部縮孔、以及因拉應力形成裂紋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提供一種電子真空泵端蓋,包括端蓋主體,所述端蓋主體中間設有腔室,所述端蓋主體分別設有用于流體流入的入口和用于流體流出的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分別位于所述腔室的兩側并與所述腔室連通,所述端蓋主體位于所述腔室另外兩側的部分分別設有第一沉孔組和第二沉孔組。
優選地,所述第一沉孔組和第二沉孔組位于所述端蓋主體的同一直徑方向上,所述入口和出口位于所述端蓋主體的另一直徑方向上,所述入口和出口所在的直徑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沉孔組和第二沉孔組所在的直徑方向。
優選地,所述腔室中間設有用于與電機軸連接的安裝部,所述安裝部凸設于所述腔室的中間,且所述安裝部中間設有用于與電機軸連接的軸孔,所述第一沉孔組和所述第二沉孔組關于所述軸孔對稱設置。
優選地,所述第一沉孔組包括兩個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組也包括兩個沉孔,所述沉孔沿所述端蓋主體的周向分布。
優選地,所述沉孔的一端的寬度大于另一端的寬度,所述第一沉孔組的兩個沉孔的寬度小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沉孔組的中心線,所述第一沉孔組的兩個沉孔的寬度大的一端遠離所述第一沉孔組的中心線,所述第二沉孔組的兩個沉孔的寬度小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沉孔組的中心線,所述第二沉孔組的兩個沉孔的寬度大的一端遠離所述第二沉孔組的中心線。
優選地,所述第一沉孔組和第二沉孔組靠近所述腔室一側的內壁的曲率與所述腔室的對應側壁的曲率基本一致,第一沉孔組和第二沉孔組靠近所述端蓋主體的外側壁一側的外壁的曲率與所述端蓋主體的對應外側壁的曲率基本一致。
優選地,所述端蓋通過鑄鋁工藝一體成型,沿端蓋徑向所述第一沉孔組和第二沉孔組與端蓋的安裝位對應。
電子真空泵,包括電機、端蓋及泵殼,端蓋連接于電機與泵殼之間,所述端蓋為如上所述的電子真空泵端蓋。
優選地,所述端蓋主體靠近所述泵殼一側的外邊緣形成凸緣,所述凸緣內放置密封圈以密封連接所述端蓋與所述泵殼。
優選地,所述電機包括轉軸,所述轉軸的末端穿過所述端蓋且所述轉軸的末端安裝有葉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邁科國際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未經邁科國際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97574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