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排水阻滑結構有效
申請號: | 201821942618.X | 申請日: | 2018-11-23 |
公開(公告)號: | CN2094823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11 |
發明(設計)人: | 譚可奇;張順利;井向陽;林起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E02D19/10 | 分類號: | E02D19/10;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橋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陳仁平 |
地址: | 610072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抗剪 排水洞 排水孔 本實用新型 地下水位 排水 穿出 內端 巡視 水利水電工程 排水孔結構 檢查條件 盲孔結構 軸向設置 出口端 外壁面 有效地 對抗 外端 外排 連通 地下水 延伸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排水阻滑結構,屬于水利水電工程技術領域,用以解決傳統抗剪洞塞不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且不具備巡視檢查條件的問題。所述排水阻滑結構,包括抗剪洞塞,在所述抗剪洞塞內沿抗剪洞塞的軸向設置有盲孔結構的排水洞,所述排水洞從洞抗剪洞塞的外端穿出并形成出口端,排水洞的內端延伸至抗剪洞塞的內端附近;在抗剪洞塞內設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一端與排水洞連通,排水孔的另一端從抗剪洞塞的外壁面穿出。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排水洞和排水孔結構,可對抗剪洞塞所在位置的地下水進行外排,可有效地降低周圍地下水位。另外,通過設置排水洞能更方便地對抗剪洞塞內部情況進行定期巡視。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水電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排水阻滑結構。
背景技術
抗剪洞塞作為一種穿越軟弱結構面的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具有較高的抗剪強度,能夠有效改善深部軟弱結構面的強度,提高邊坡抗滑穩定性,在錦屏、龍灘等水電站邊坡處理中也均已成功運用。傳統抗剪洞塞一般為實體,不具備排水作用,不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且不具備巡視檢查條件。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傳統抗剪洞塞不能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且不具備巡視檢查條件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排水阻滑結構,包括抗剪洞塞,在所述抗剪洞塞內沿抗剪洞塞的軸向設置有盲孔結構的排水洞,所述排水洞從洞抗剪洞塞的外端穿出并形成出口端,排水洞的內端延伸至抗剪洞塞的內端附近;在抗剪洞塞內設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一端與排水洞連通,排水孔的另一端從抗剪洞塞的外壁面穿出。
進一步的是:所述排水孔包括端部排水孔和洞身排水孔,所述端部排水孔設置于抗剪洞塞端部,并呈放射狀設置;所述洞身排水孔沿抗剪洞塞的軸向分層地間隔設置,每層包括頂部排水孔、左側排水孔、右側排水孔和底部排水孔。
進一步的是:所述端部排水孔從抗剪洞塞的外壁面穿出后伸入到外部巖體內。
進一步的是:所述左側排水孔和所述右側排水孔朝向排水洞方向呈向下傾斜設置。
進一步的是:所述左側排水孔和所述右側排水孔傾斜的角度θ為5°。
進一步的是:所述排水洞從內端朝向出口端的方向呈向下傾斜設置。
進一步的是:所述排水洞從內端朝向出口端的方向向下傾斜的角度α為2°。
進一步的是:所述端部排水孔的孔徑為90mm,所述洞身排水孔的孔徑為50mm。
進一步的是:相鄰兩層洞身排水孔之間的間距為2m。
進一步的是:所述排水洞的橫截面為城門洞型或圓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排水洞和排水孔結構,可對抗剪洞塞所在位置的地下水進行外排,可有效地降低周圍地下水位。另外,通過設置排水洞,可將排水洞作為對抗剪洞塞的巡視檢查通道,能更方便地對抗剪洞塞內部情況進行定期巡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排水阻滑結構的縱截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排水阻滑結構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抗剪洞塞1、排水洞2、端部排水孔3、洞身排水孔4、頂部排水孔41、左側排水孔42、右側排水孔43、底部排水孔4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94261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