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缸內元件外引無滲漏拆裝快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937339.4 | 申請日: | 2018-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123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6 |
| 發明(設計)人: | 羅洪斌;李剛;包永勝;車鳳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D21/00 | 分類號: | F01D21/00;G01K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譽威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席勇;張相午 |
| 地址: | 021134 內蒙古自***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元件 無滲漏 拆裝 測溫元件 插頭 轉接 軸瓦 溫度元件 缸體 容室 本實用新型 電性連接 實時監測 體內 安全隱患 溫度信息 汽輪機 延長線 拆卸 穿出 漏油 室內 維護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缸內元件外引無滲漏拆裝快捷裝置,安裝于汽輪機的軸瓦上,軸瓦包括缸體,缸體內具有溫度元件,溫度元件用以實時監測缸體內的溫度,缸內元件外引無滲漏拆裝快捷裝置包括:轉接容室、插頭以及至少一支測溫元件。轉接容室的一端能夠拆卸地固定于軸瓦的缸體上;插頭的一端與轉接容室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以及測溫元件與插頭的另一端電性連接;其中,軸瓦的溫度元件的元件延長線穿出缸體進入轉接容室內并與插頭的一端電性連接;其中,測溫元件用以獲取測溫元件所實時監測到的缸體內的溫度信息。借此,本實用新型的缸內元件外引無滲漏拆裝快捷裝置,缸內元件外引無滲漏,拆裝快捷,且可以徹底消除漏油維護工作和安全隱患。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滲漏密封領域,特別是關于一種缸內元件外引無滲漏拆裝快捷裝置。
背景技術
汽輪機的主、輔機軸瓦溫度穿缸密封問題一直都是電力企業檢修維護的難題,主體設備檢修完畢時熱工測點恢復完成后,馬上就會進入供油試驗階段,密封好的測點因穿缸部分密封膠尚未干透(室溫需要5天),缸內潤滑油壓力大容易由密封點滲漏出來。機組運行時若出現滲漏嚴重將會很難處理,嚴重會因此停機。另外即使密封點處密封非常好,但缸內潤滑油在系統壓力作用下會順著帶保護塑料膜內部的元件測量線形成毛吸滴漏到缸外電纜槽盒里。若存在多處滴漏那么一年所損失油量會很驚人,給日常維護、文明生產、高溫防火帶來很多維護工作和安全隱患。要解決元件線和缸體密封和元件線保護塑料膜內部的元件測量線形成毛吸滴漏兩大滲漏點。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實用新型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缸內元件外引無滲漏拆裝快捷裝置,其能夠實現缸內元件外引無滲漏,拆裝快捷,且可以徹底消除漏油維護工作和安全隱患。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缸內元件外引無滲漏拆裝快捷裝置,安裝于汽輪機的軸瓦上,軸瓦包括缸體,缸體內具有溫度元件,溫度元件用以實時監測缸體內的溫度,缸內元件外引無滲漏拆裝快捷裝置包括:轉接容室、插頭以及至少一支測溫元件。轉接容室的一端能夠拆卸地固定于軸瓦的缸體上;插頭的一端與轉接容室的另一端固定連接;以及測溫元件與插頭的另一端電性連接;其中,軸瓦的溫度元件的元件延長線穿出缸體進入轉接容室內并與插頭的一端電性連接;其中,測溫元件用以獲取測溫元件所實時監測到的缸體內的溫度信息。
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缸內元件外引無滲漏拆裝快捷裝置還包括:內部轉接插頭以及耐油膠墊。內部轉接插頭設置于缸體內;以及耐油膠墊設置于轉接容室與插頭之間。
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插頭為玻化航空插頭。
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至少一支測溫元件的數量為兩支。
在一優選的實施方式中,轉接容室用以環繞存放所述元件延長線。
與現有技術相比,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缸內元件外引無滲漏拆裝快捷裝置,其能夠實現缸內元件外引無滲漏,拆裝快捷,且可以徹底消除漏油維護工作和安全隱患,設備任何檢修時完全消除了元件穿缸密封的繁瑣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缸內元件外引無滲漏拆裝快捷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主要附圖標記說明:
1-轉接容室,2-插頭,3-內部轉接插頭,4-耐油膠墊,5-缸體,6-溫度元件,7-轉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華能伊敏煤電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93733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