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適用于導管接觸溶栓的體外深靜脈血栓模型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936368.9 | 申請日: | 2018-1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164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陽;周萌萌;王李華;陸煒;廖圣;吳佳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曉陽 |
| 主分類號: | G09B23/28 | 分類號: | G09B2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榮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尚欣 |
| 地址: | 3241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置主體 導管 溶栓 深靜脈血栓 內固定片 固定片 內導管 體外 本實用新型 出口裝置 模型裝置 入口裝置 出口端 入口端 蓋套 可重復性 模型使用 溶栓導管 體外血栓 中空結構 固接 出口 研究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適用于導管接觸溶栓的體外深靜脈血栓模型裝置,包括裝置主體、出口裝置蓋、入口裝置蓋、裝置內固定片、裝置內導管固定片、溶栓導管;所述裝置主體為中空結構,所述裝置主體一端設有入口端,另一端設有出口端,所述入口裝置蓋套接于入口端外側,所述出口裝置蓋套接于出口端外側,所述裝置主體內固接有裝置內固定片、裝置內導管固定片,所述裝置內固定片設置于裝置主體靠近出口端的一端,所述裝置內導管固定片設置于裝置主體中部,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適用于導管接觸溶栓的體外深靜脈血栓模型,該模型能夠提供可重復性和不同直徑的體外血栓模型,用于導管接觸溶栓的研究,該模型使用操作簡便,實驗可操作性高。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導管接觸溶栓的體外深靜脈血栓模型裝置。
背景技術
靜脈血栓栓塞癥屬于臨床常見病,包括下肢深靜脈血栓與肺栓塞。據統計,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率僅處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和腦卒中之后,是第三大常見的血管疾病。DVT急性期并發癥有PE及股青腫或股白腫,是導致DVT患者死亡或截肢的主要原因,慢性期將遺留血栓形成后綜合征,血栓形成后綜合征使患肢處于失功狀態,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質量。
近年來導管接觸性溶栓在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中得到了快速發展及應用,與傳統治療方法相比導管接觸溶栓不僅可以在急性期快速清除血栓,而且能有效保護靜脈瓣膜功能,減少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的發生。
導管接觸溶栓是指在DSA透視下將溶栓導管經深靜脈直接插入髂股腘靜脈血栓中的一種介入性溶栓方法,溶栓導管頭端有效段帶有側孔,能夠將溶栓液體直接與血栓直接接觸,能夠在增加血栓清除率的同時減少出血風險,快速開放阻塞的靜脈,提高深靜脈的遠期通暢率。目前關于導管接觸溶栓的溶栓藥物劑量及使用療程,國際上沒有一個公認的統一標準,嚴重影響了CDT更好的在急性DVT中的應用。
導管接觸溶栓的研究目前僅限于在動物實驗中,但動物實驗存在較多限制,首先,制作動物血栓操作復雜,花費較高,仍存在個體差異。其次,溶栓導管一般有效長度20-40cm,實驗動物的血管條件與人完全不同,難以達到導管溶栓所需。
體外血栓模型是一種將活體血液置入某種容器靜置所形成的靜脈血栓。多用于研究溶栓藥物的某些性質和特點。但目前無一種適用于導管接觸溶栓的動物血栓模型。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適用于導管接觸溶栓的體外深靜脈血栓模型裝置,包括裝置主體、出口裝置蓋、入口裝置蓋、裝置內固定片、裝置內導管固定片、溶栓導管;所述裝置主體為中空結構,所述裝置主體一端設有入口端,另一端設有出口端,所述入口裝置蓋套接于入口端外側,所述出口裝置蓋套接于出口端外側,所述裝置主體內固接有裝置內固定片、裝置內導管固定片,所述裝置內固定片設置于裝置主體靠近出口端的一端,所述裝置內導管固定片設置于裝置主體中部,所述裝置內固定片、裝置內導管固定片上設有孔一、孔二,所述入口裝置蓋上設有孔三,所述孔一、孔二、孔三為同軸設置。
作為改進,所述裝置主體為透明結構,所述裝置主體外表面設有刻度尺。
作為改進,所述出口裝置蓋、入口裝置蓋與裝置主體可拆卸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出口裝置蓋為封閉結構。
作為改進,所述裝置內導管固定片、裝置內固定片的結構相同,所述裝置內導管固定片包括設置于中心的濾網,所述濾網外側設有與裝置主體內壁固接的外固定環片。
作為改進,所述外固定環片為三片首尾相接的弧形片。
作為改進,所述溶栓導管從入口裝置蓋伸入裝置主體內,所述孔一、孔二、孔三的直徑比溶栓導管的直徑大1-2mm。
采用以上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適用于導管接觸溶栓的體外深靜脈血栓模型,該模型能夠提供可重復性和不同直徑的體外血栓模型,用于導管接觸溶栓的研究,該模型使用操作簡便,實驗可操作性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曉陽,未經李曉陽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93636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