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鏡頭模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910618.1 | 申請日: | 2018-1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198737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2 |
| 發明(設計)人: | 馬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瑞聲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7/02 | 分類號: | G02B7/02;G02B7/00 |
| 代理公司: | 廣東廣和律師事務所 44298 | 代理人: | 陳巍巍 |
| 地址: | 新加坡卡文迪*** | 國省代碼: | 新加坡;SG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軸 鏡頭模組 頂面 本實用新型 上表面 鏡片 像側 壓環 側面 第一表面 凸起部 外連接 抵持 鏡筒 物側 延伸 光學成像技術 方向延伸 鏡片間隔 良品率 內連接 下表面 抵接 組裝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光學成像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鏡頭模組。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鏡頭模組包括:鏡筒、鏡片、以及從像側抵持鏡片的壓環,壓環包括靠近物側的上表面、下表面、內連接面和外連接面,外連接面與鏡筒抵接,上表面上設置有朝向物側延伸的凸起部,凸起部包括頂面、自頂面靠近光軸的邊緣沿靠近光軸的方向朝像側延伸的第一側面、以及自頂面遠離光軸的邊緣沿遠離光軸的方向朝像側延伸的第二側面,上表面包括自第二側面遠離光軸的邊緣朝遠離光軸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側面均抵持在鏡片上,頂面與鏡片間隔設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鏡頭模組,能夠保證壓環的組裝精度,提高鏡頭模組的良品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光學成像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鏡頭模組。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電子設備不斷地朝著智能化發展,除了數碼相機外,便攜式電子設備例如平板電腦、手機等也都配備了拍照攝像功能的鏡頭模組,以滿足用戶隨時拍照的需要。相關技術的鏡頭模組包括鏡筒、收容于鏡筒內的鏡片、以及從像側抵持鏡片以固定鏡片的壓環,壓環的外徑與鏡筒的內徑配合。
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由于壓環的外徑存在毛邊,圓度較差,在組裝壓環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偏斜,壓環的組裝精度不高,導致鏡頭模組的良品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鏡頭模組,能夠保證壓環的組裝精度,提高鏡頭模組的良品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鏡頭模組,包括鏡筒、以及收容于所述鏡筒內且具有光軸的鏡片、以及從像側抵持所述鏡片的壓環,所述壓環包括靠近物側的上表面、與所述上表面相對設置的下表面、連接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的內連接面、以及與所述內連接面相對的外連接面,所述外連接面與所述鏡筒抵接,所述上表面上設置有朝向物側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包括頂面、自所述頂面靠近所述光軸的邊緣沿靠近所述光軸的方向朝像側延伸的第一側面、以及自所述頂面遠離所述光軸的邊緣沿遠離所述光軸的方向朝像側延伸的第二側面,所述上表面包括自所述第二側面遠離光軸的邊緣朝遠離所述光軸的方向延伸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側面均抵持在所述鏡片上,所述頂面與所述鏡片間隔設置。
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由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側面均抵持在所述鏡片上,故所述鏡片對所述壓環的作用力中存在沿垂直于所述光軸、且朝向所述光軸的分量,即形成坎合結構,從而壓環無需通過外徑與鏡筒配合,避免了壓環外徑存在毛邊導致壓環組裝發生偏斜的問題,保證了壓環的組裝精度,提高了鏡頭模組的良品率;另外,由于第二側面自所述頂面遠離所述光軸的邊緣沿遠離所述光軸的方向朝像側延伸,在壓環組入鏡筒的過程中,第二側面也能起到導正的作用,進一步提高了壓環的組裝精度和鏡頭模組的良品率、并且增加了鏡片的邊緣厚度,能夠增大鏡片的澆口,有利于鏡片的成型。
另外,所述鏡片包括光學部、以及環繞所述光學部設置的承靠部,所述承靠部包括靠近物側的物側面、與所述物側面相對設置的像側面、以及連接所述物側面和所述像側面的周緣面,所述鏡筒包括抵接所述周緣面的第一抵接面、與所述外連接面抵接的第二抵接面以及連接所述第一抵接面與所述第二抵接面的延伸面,所述延伸面自所述第一抵接面朝遠離所述光軸的方向延伸,所述像側面包括自所述周緣面邊緣朝靠近所述光軸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表面、自所述第二表面遠離所述周緣面的邊緣沿靠近所述光軸的方向朝物側延伸的第三表面、以及自所述第三表面靠近物側的邊緣朝靠近所述光軸的方向延伸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抵持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側面抵持在所述第三表面上,所述頂面與所述第四表面間隔設置。
另外,所述頂面與所述第四表面均垂直于所述光軸,所述第四表面遠離所述第三表面的一端與所述光學部連接,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鏡片間隔設置。
另外,所述壓環和所述鏡片之間設置有第一遮光片,所述頂面從像側抵持所述第一遮光片,所述第四表面從物側抵持所述第一遮光片。如此設置,能夠更好的防止雜散光進入鏡筒,提高了鏡頭模組的成像質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瑞聲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未經瑞聲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91061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