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功能吸藻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899376.0 | 申請日: | 2018-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23490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30 |
| 發明(設計)人: | 翟兆銳 | 申請(專利權)人: | 翟兆銳 |
| 主分類號: | E02B15/10 | 分類號: | 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張軍 |
| 地址: | 650224 云南省昆明市***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水艙 往復式 活動連接機構 往復式推桿 掛渣裝置 吸藻頭 藍藻 清掃 后道處理 后續處理 可移動地 快速固定 設施連接 水面變化 吸水軟管 一端封閉 支架連接 調壓管 管連接 吸藻口 導流 卡件 支架 打撈 水域 側面 | ||
多功能吸藻頭,設有壓水艙,所述壓水艙兩側分別設有存藻管,壓水艙底部設有輸藻管,所述輸藻管通過吸藻調壓管分別與兩側的存藻管連接;所述存藻管側面設有若干吸藻口;所述壓水艙上方設有往復式推桿裝置,存藻管上方設有往復式掛渣裝置,所述往復式掛渣裝置上可移動地設有清掃支架,所述往復式推桿裝置的往復式連桿與所述清掃支架連接;所述壓水艙的一端還設有活動連接機構,所述活動連接機構上設有快速固定卡件;所述輸藻管一端封閉,另一端通過吸水軟管與后道處理設施連接。能夠適應藍藻不同深度和水面變化情況,集導流、聚集、圍捕功能為一體,有效打撈清除水域藍藻以供后續處理。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藍藻水華應急處理裝置尤其涉及藍藻水華應急處理船,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吸藻頭。
背景技術
水域的藍藻處理目前一般采用打撈、藥劑或綜合處理等多種方法,其中藍藻打撈船是比較常見且有效的處理設施。現有的藍藻打撈船多數都是運用過濾技術對原水做過濾處理,分為加壓過濾、重力過濾等方式,并使用效率較低的老式平流氣浮方式處理藍藻。該技術無法去除大量細小藻細胞,出水效果較差;由于藻細胞個體很小,經常堵塞濾料,維護管理工作繁重,嚴重影響工作效率。
由于藻水中藻含量濃度隨水體富營養化情況而變化,在一些下風口,大多數情況下水體中含藻細胞數量較多,藻華堆積較厚。濾網密度致密時,常導致堵塞;濾網太稀松,則不能起到過濾作用。因此無論重力濾法或加壓濾法都不能有效去除藻細胞,尤其無法去除大量細小藻細胞,生產過程常出現反沖洗不徹底、帶堵塞的情況,需要停機管養,耗時耗力。為了解決傳統的對藍藻及水草進行過濾所采用的聚氨酯帶堵塞問題,可中途設置水管進行反沖洗,清除濾帶孔隙的堵塞物,但反沖洗水源需要儲備,反沖洗時需要停機,而且反沖洗易造成二次污染。該方法費時費力,效率低下。
除了濾帶易堵塞、效率低下外,傳統的藍藻打撈船平流氣浮受到掛渣結構的制約無法經受風浪擺動,同時布氣方式中溶氣水屬于螺旋上升,不能提供足夠的浮力對應高濃的藻華。傳統氣浮裝置為“深層”氣浮,池深一般為2.0~2.5m,這是因為設備是靜止的,水體是運動的。水體從反應室進入接觸區時會產生流向的改變和流速的重新分布,即把水流轉變成均勻向上的流動,這就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和高度來完成這一變化,其高度一般不低于1.5m。另外在傳統氣浮裝置中,難免有泥砂或絮粒沉于池底,為防止帶出池底的泥砂,出水管一般懸高300mm。傳統氣浮裝置中,水體的停留時間一般控制在20~30min;溶氣系統配備的是溶氣罐,若按溶氣罐的實際容積來計算,其水力停留時間為2~4min;刮渣器定期對浮渣層進行清除,無法根據浮渣的浮起時間進行有選擇性的清理,因此不但對水體有較大的擾動,而且浮渣的含水率也較大。
現有的藍藻打撈船進水系統一般采用軟管放置于水中并通過繩索、浮筒等懸、浮、吊固定,取水深度不能隨船舶、波浪起伏而精準控制,甚至進水口經常隨波浪騰起漏出水面,造成水泵頻繁氣蝕,停機排空氣。
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水面或者同一水面的不同時期及不同區域,其藍藻水華的分布濃度是不同的,現有的藍藻打撈船由于其處理能力的限制,不能有效應對各種濃度情況下的藍藻水華,處理區域也受到船舶通行的限制,這也影響了其處理效率及處理效果。
在此前申請并公開的專利文獻CN107445369A中,提出了一種藍藻水草處理船舶及藍藻水草處理方法。所述藍藻水草處理船舶,包括設置于船倉或甲板上的可升降進水系統、預處理池、離子氣浮裝置和加速沉淀池,所述可升降進水系統通過原水泵及其管路與預處理池連通,所述預處理池通過二次泵及其管路與離子氣浮裝置連通,離子氣浮裝置通過清水出水口管路與加速沉淀池連通;還包括與預處理池和離子氣浮裝置分別連通的藻漿池,所述藻漿池內設有藻漿脫水系統。并據此提出了上述藍藻水草處理船舶的獨特的藍藻水草處理方法。該方案將藍藻水草處理系統裝置布置于船舶的船倉及甲板上,成為可移動的藍藻處理工作站。進水經過可升降進水系統、預處理池和回轉濾帶等組成的藍藻預處理裝置去除較大體積藻群,使一定濃度的原水濾液進入高效離子氣浮處理裝置進行處理后達標排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翟兆銳,未經翟兆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89937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帶有固定機構的撈藻船
- 下一篇:一種河道漂浮物收集處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