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沖擊鉆機錘頭打撈鉤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894136.1 | 申請日: | 2018-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778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0 |
| 發明(設計)人: | 崔雙雙;李鑫;苗盛瑤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B31/18 | 分類號: | E21B31/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59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異形鉤 電動伸縮桿 鉸接 上端 鉸軸 打撈鉤 沖擊鉆機 防水盒 錘頭 銷軸 左端 打撈 本實用新型 間接控制 伸縮 吊耳 張合 垂直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沖擊鉆機錘頭打撈鉤,包括吊耳、防水盒、異形鉤,其中防水盒包括電動伸縮桿A和電動伸縮桿B,電動伸縮桿A位于電動伸縮桿B的下方且兩者的放置方向互為垂直,電動伸縮桿A的左端通過鉸軸A與異形鉤A的上端鉸接相連,右端通過鉸軸B與異形鉤B的上端鉸接相連,異形鉤A的中部與異形鉤B的中部依靠銷軸A鉸接在一起;電動伸縮桿B的左端通過鉸軸C與異形鉤C的上端鉸接相連,右端通過鉸軸D與異形鉤D的上端鉸接相連,異形鉤C的中部與異形鉤D的中部依靠銷軸B鉸接在一起。通過控制電動伸縮桿A、電動伸縮桿B的伸縮,間接控制各個異形鉤的張合,從而可以快速的鉤住錘頭上的打撈圈,解決現有打撈鉤打撈效率低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設備工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沖擊鉆機錘頭打撈鉤。
背景技術
沖擊式鉆機在基樁施工過程中,由于泥漿中含有大量的離子,纜繩容易銹蝕,因而經常發生掉落錘頭的現象,若掉落的錘頭長時間未能打撈上來,極易引起基樁塌孔甚至變為廢樁,造成很大地經濟損失。在打撈過程中,由于施工孔徑較小,孔深較深,錘頭的打撈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目前傳統的打撈方式中最常用的是利用吊車或鉆機自身纜繩牽引傳統的鉤子進行打撈,此種打撈方法需要利用人力反復晃動纜繩以使放入孔內的鉤子鉤住錘身上的打撈圈,而此種方法在操作的過程中很難保證鉤子能夠準確鉤住打撈圈,需要重復操作,費時費力,打撈效率極其低下,而且必須保證在泥漿沉淀前完成打撈,否則泥砂沉淀易引起塌孔。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沖擊鉆機錘頭打撈鉤,具備操作方便、打撈效率高的優點,通過控制電動伸縮桿的伸縮從而控制四個不同方向的異形鉤的張合,快速準確的勾住錘身上的打撈圈,而且能夠有效防止脫鉤,增加打撈錘頭的成功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沖擊鉆機錘頭打撈鉤,包括吊耳、防水盒、異形鉤三部分,所述的防水盒包括電動伸縮桿A和電動伸縮桿B,所述的電動伸縮桿A和電動伸縮桿B放置方向互為垂直,所述的電動伸縮桿A的左端通過鉸軸A與異形鉤A的上端鉸接,電動伸縮桿A的右端通過鉸軸B與異形鉤B的上端鉸接,異形鉤A的中部與異形鉤B的中部通過銷軸A鉸接在一起;所述的電動伸縮桿B的左端通過鉸軸C與異形鉤C的上端鉸接,電動伸縮桿的B的右端通過鉸軸D與異形鉤D的上端鉸接,異形鉤C的中部與異形鉤D的中部通過銷軸B鉸接在一起。
所述的防水盒的內部設有電線短路保護裝置。
所述的吊耳、防水盒、電動伸縮桿A、電動伸縮桿B、異形鉤A、異形鉤B、異形鉤C、異形鉤D以及鉸軸A、鉸軸B、鉸軸C、鉸軸D、銷軸A、銷軸B均采用高強耐腐蝕不銹鋼材質制成。
所述的異形鉤A、異形鉤B對稱設置在銷軸A的兩側;異形鉤C、異形鉤D對稱設置在銷軸B的兩側。
本實用新型具備以下有益效果:撈取錘頭時,通過鉆機將本實用新型下放到樁孔內,在下放過程中,通過控制電動伸縮桿A、電動伸縮桿B的伸長,使異形鉤A、異形鉤B、異形鉤C、異形鉤D張開,從而使本實用新型下放到錘身位置,通過電動收縮桿的收縮,使異形鉤A、異形鉤B、異形鉤C、異形鉤D收緊,配合鉆機將本實用新型緩慢提升,從而勾住打撈圈;利用四個不同方向的異形鉤,可有效的增大鉤住打撈圈的幾率,并且在提升過程中,此實用新型可有效的防止脫鉤,增加打撈錘頭的成功率。本實用新型具備操作方便、成功率高的優點,較好的解決目前掉落錘頭打撈難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防水盒的剖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科技大學,未經山東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89413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