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具有挑檐結構的邊框架梁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885244.2 | 申請日: | 2018-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0996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2 |
| 發明(設計)人: | 唐軒;魏巍;李萬軍;熊雁冰;楊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C3/02 | 分類號: | E04C3/02;E04D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00941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邊框架 挑檐結構 懸置 本實用新型 反坎 砌筑 外墻 建筑施工領域 垂直連接 施工過程 邊緣處 上表面 下表面 磚塊 安全 | ||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公開一種具有挑檐結構的邊框架梁。具有挑檐結構的邊框架梁包括邊框架梁和與邊框架梁外側垂直連接的懸置部,其中,懸置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設有反坎,且反坎設置于懸置部的邊緣處。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挑檐結構的邊框架梁,在砌筑外墻時可以固定住第一道磚塊,使施工過程更安全,砌筑的外墻更穩定。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挑檐結構的邊框架梁。
背景技術
現在很多建筑在施工時會預設挑檐結構,一方面具有遮陽擋雨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為了方便業主加設落地窗或者推拉門等設施。每個樓層會有上下兩個挑檐結構,現有技術中,上下挑檐結構多為平板狀結構,在業主裝修時,可能需要在上下挑檐結構之間加設外墻,在砌筑外墻時,施工人員可能會因為手滑造成磚塊墜落,致使下層人員受傷。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挑檐結構的邊框架梁,在砌筑外墻時可以固定住第一道磚塊,使施工過程更安全,砌筑的外墻更穩定。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挑檐結構的邊框架梁,包括邊框架梁和與所述邊框架梁外側垂直連接的懸置部,所述懸置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設有反坎,且所述反坎設置于所述懸置部的邊緣處。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邊框架梁包括位于一樓層的第一邊框架梁、與屋頂連接的屋面梁和多個第二邊框架梁,所述第二邊框架梁位于所述第一邊框架梁和所述屋面梁之間。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位于所述第一邊框架梁處的所述懸置部的上表面設有所述反坎。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位于所述屋面梁處的所述懸置部下表面設有所述反坎。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位于所述第二邊框架梁處的所述懸置部上下表面均設有所述反坎。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懸置部的截面為矩形。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懸置部的截面寬度為200-400mm,截面高度為100mm。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懸置部的長度與所述邊框架梁的長度相等。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反坎的寬度為10-20mm,高度為10-20mm。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反坎、所述懸置部和所述邊框架梁一次澆筑成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挑檐結構的邊框架梁在懸置部的外沿處增設反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施工人員在砌筑外墻時存在磚塊墜落而造成事故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挑檐結構的邊框架梁在兩個相鄰的懸置部間砌筑外墻時,可以通過反坎結構固定住第一道磚塊,使施工過程更安全,砌筑的外墻更穩定。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內容和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具有挑檐結構的邊框架梁的示意圖。
圖中:
1、邊框架梁;11、第一邊框架梁;12、屋面梁;13、第二邊框架梁;2、懸置部;3、反坎。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88524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裝配建筑用的組裝梁結構
- 下一篇:一種外墻斜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