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造紙用的智能打漿壺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854158.5 | 申請日: | 2019-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21599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31 |
| 發明(設計)人: | 唐小明;鐘麗詩;龔敏;賴泓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D21B1/34 | 分類號: | D21B1/3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興科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許尤慶 |
| 地址: | 5100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造紙 智能 打漿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造紙用的智能打漿壺,包括打漿壺本體和攪拌裝置,所述打漿壺本體外部下端設有攪拌按鈕,所述攪拌按鈕右側設置有打碎按鈕,所述打碎按鈕右側設置有開關,所述開關右側設置有插電孔,所述打漿壺本體內部下端設置有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底座和攪拌刀,所述底座內部設置有電機、控制器、無線信號接收器、電源,所述電機、控制器、無線信號接收器、攪拌按鈕、打碎按鈕和開關均與電源電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可以提升漿液的質量,減輕造紙人的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造紙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造紙用的智能打漿壺。
背景技術
造紙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在古代,人們使用棍棒、石臼等工具來舂搗桑皮和竹麻等原料,來獲得所需要的紙漿。傳統的手工紙的制造主要依靠人力,在打漿時主要依靠造紙人的經驗,常常會因為估算失誤而導致紙漿濃度未達到最好的數值,而且人工造紙工作強度大,消耗大量時間,工作效率低下,同時也讓造紙人耗費大量體力,使得造紙人容易出現因為勞累過度而影響身體情況,并且工具繁瑣且不專業,占地空間大,容易弄臟環境,使用感不好。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中披露了一種造紙用的智能打漿壺,用以解決以往人工打漿耗費大量人力資源、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強度大的缺點,提高打漿時的工作效率,減輕造紙人的工作強度,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施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造紙用的智能打漿壺,包括打漿壺本體和攪拌裝置,所述打漿壺本體外部下端設有攪拌按鈕,所述攪拌按鈕右側設置有打碎按鈕,所述打碎按鈕右側設置有開關,所述開關右側設置有插電孔,所述打漿壺本體內部下端設置有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底座和攪拌刀,所述底座內部設置有電機、控制器、無線信號接收器、電源,所述電機、控制器、無線信號接收器、攪拌按鈕、打碎按鈕和開關均與電源電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造紙用的智能打漿壺可以通過遠程客戶端操控攪拌裝置,調節攪拌刀的轉速以及設定其工作時間,減輕人工打漿時的工作強度,提升打漿的工作效率,并且能夠更精準的對漿液進行攪拌。
優選地,所述打漿壺本體包括壺體、壺蓋、壺嘴、把手、提手,所述壺體一端與壺嘴連接,另一端與把手連接,所述壺體上端設置有壺蓋,所述壺蓋上端設置有蓋提,所述壺體上端設置有提手。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打漿壺的結構設置簡單,便于操作以及攜帶,且維修以及清洗方便。
優選地,所述攪拌刀刀型為四角形。
優選地,所述壺嘴為窄口扁嘴結構。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便于紙漿均勻流出。
優選地,所述底座旁邊設置有漿料濃度傳感器,所述漿料濃度傳感器與藍牙發射裝置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客戶端可實時通過藍牙遠程接收壺內漿液的濃度,從而確定是否需要增加濃度或者降低濃度
本實用新型的創新點在于:在壺體內部底端設置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由底座與攪拌刀組成,底座內設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與無線收發器連接,從而通過遠程客戶端可以控制攪拌刀的工作,在壺體內部底端同時還設置有漿料濃度傳感器,傳感器內部設置有藍牙發射裝置,人們可以通過藍牙裝置獲取漿料的濃度,壺嘴為窄口扁嘴結構便于紙漿均勻流出,從而解決了人工打漿時工作效率較低,造紙人工作強度大,漿料質量不穩定的缺點,達到了提升漿液的質量,減輕造紙人的工作強度,增加工作效率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攪拌裝置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工業大學,未經廣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85415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適用于生活樓的廚房設備底腳結構
- 下一篇:一種智能藥房貨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