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覆膜復合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828040.5 | 申請日: | 2018-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4731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0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愛華;王魯寧;謝建新;吳中學;張寶瑞;彭飛;佟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F2/07 | 分類號: | A61F2/07 |
| 代理公司: | 濟南信達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李世喆 |
| 地址: | 100050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主體支架 覆膜結構 復合支架 內部中空 動脈瘤 覆膜 本實用新型 中段區域 壁結構 金屬絲 柔順性 共軸 套疊 貼合 血流 醫療器械 編織 血管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覆膜復合支架,在整體上保持適合柔順性的同時能夠更好地阻止動脈瘤內的血流以利于實現治愈,其用于包含動脈瘤結構的血管中,并包括:主體支架,其內部中空,整體呈管狀并具有圓形的截面,所述主體支架通過金屬絲編織而形成網狀的壁結構;覆膜結構,其內部中空,整體呈管狀并短于所述主體支架,所述覆膜結構與所述主體支架共軸地相互套疊以在所述主體支架的中段區域形成所述覆膜結構與所述主體支架相互貼合的重疊部分。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覆膜復合支架。
背景技術
動脈瘤是常見心腦血管疾病,一旦破裂則致死率極高。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支架的出現使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的療效大大提高。目前臨床上主要的支架技術包括,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血流導向裝置置入術、覆膜支架置入術。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可以改變動脈瘤頸處的血流動力學狀態、改變載瘤動脈曲度、起到血管內皮生長的“腳手架”的作用。血流導向裝置可以改變動脈內血流動力學狀態誘發動脈瘤內血栓形成。覆膜支架可以隔絕動脈瘤內血流誘發瘤內血栓形成。
不過,現有技術的血管支架仍具有一些缺陷。
例如,在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介入手術過程中,需要通過微導管穿越支架網眼輸送彈簧圈來填塞動脈瘤腔,微導管穿過支架空隙的難度很大、而且由于操作時易穿破血管組織而導致風險較高,而且成本也較高。動脈瘤栓塞術后存在復發、破裂風險。
再如,為改變動脈內血流誘發動脈瘤內血栓形成,希望支架具有較高的金屬覆蓋率。例如,目前臨床上可使用金屬覆蓋率30%左右的Pipeline支架進行介入治療。在此所述的血管支架的金屬覆蓋率是指:支架中的金屬覆蓋面積占支架總面積的比例。然而,支架金屬覆蓋率越高,則其徑向張力增高,順應性變差;另一方面,支架具有較高金屬覆蓋率雖然能有效改變動脈血流動力學狀態,但可能會妨礙甚至阻塞周邊血管的血流而對患者造成額外傷害。另外,血流導向裝置置入手術成本昂貴。
又如,覆膜支架置入可以隔絕動脈瘤內血流,但是其存在覆蓋血管其它穿支動脈而阻礙正常血流的風險,限制了覆膜支架使用范圍。
實用新型內容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覆膜復合支架,在整體上保持適合柔順性的同時能夠更好地阻止動脈瘤內的血流以利于實現治愈。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覆膜復合支架,其用于包含動脈瘤結構的血管中,包括:
主體支架,其內部中空,整體呈管狀并具有圓形的截面,所述主體支架通過金屬絲編織而形成網狀的壁結構;
覆膜結構,其內部中空,整體呈管狀并短于所述主體支架,所述覆膜結構與所述主體支架共軸地相互套疊以在所述主體支架的中段區域形成所述覆膜結構與所述主體支架相互貼合的重疊部分。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任意實施例中,
所述主體支架整體呈彎曲管狀的形狀。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任意實施例中,
所述覆膜結構具有圓筒形狀。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任意實施例中,
所述覆膜結構套疊在所述主體支架外。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任意實施例中,
所述覆膜結構套疊在所述主體支架內。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任意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
輔助支架,其內部中空,整體呈管狀并具有圓形的截面,所述輔助支架通過金屬絲編織而形成網狀的壁結構,并與所述主體支架共軸地相互套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未經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82804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個體化分支支架型弓部重建人工血管
- 下一篇:紐扣板與交叉韌帶重建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