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移載裝置和自動導引運輸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805247.0 | 申請日: | 2018-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2110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30 |
| 發明(設計)人: | 周曉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63/02 | 分類號: | B62D63/02;B62D6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陳舒維;宋志強 |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過渡平臺 承載平臺 移載裝置 對接姿態 承載面 自動導引運輸車 本實用新型 對接距離 折疊 承載 傳送帶 貨物輸送 輸送效率 裝載貨物 回收 對接端 可轉動 減小 卡滯 平齊 轉動 貨物 外部 延伸 | ||
1.一種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裝載貨物的承載平臺(2);
過渡平臺(3),所述過渡平臺(3)具有過渡承載面且可轉動地設置于所述承載平臺(2)的對接端,所述過渡平臺(3)通過轉動實現在對接姿態和回收姿態之間切換;
處于所述對接姿態的所述過渡平臺(3)的過渡承載面與所述承載平臺(2)的承載面相平齊,處于所述回收姿態的所述過渡平臺(3)的過渡承載面與所述承載平臺(2)的承載面相折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處于所述回收姿態的所述過渡平臺(3)豎立在所述承載平臺(2)的所述對接端的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平臺(2)包括兩側的側板(202)和多個安裝于所述側板(202)之間的滾筒(20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處于所述對接姿態的所述過渡平臺(3)的端部位于所述側板(202)的端部的外側;處于所述回收姿態的所述過渡平臺(3)的端部位于所述側板(202)的端部的內側。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平臺(3)包括:
滾筒支架(302),兩個所述滾筒支架(302)分別位于所述側板(202)的側面;
對接滾筒(303),所述對接滾筒(303)安裝于所述滾筒支架(302)之間;
其中,所述滾筒支架(302)具有帶動所述對接滾筒(303)翻轉的自由度。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平臺(3)還包括滾動軸(301);
所述滾動軸(301)與所述滾筒支架(302)固定連接;所述滾動軸(301)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于所述側板(202)之間并平行于所述滾筒(201);所述滾動軸(301)具有相對自身軸線轉動的自由度。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202)設置有上限位柱(304)和下限位塊(305);
其中,在所述對接姿態所述滾筒支架(302)抵接所述下限位塊(305);在所述回收姿態所述滾筒支架(302)抵接所述上限位柱(304)。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支架(302)包括與所述滾動軸(301)固定連接的連接部(302a)和安裝所述對接滾筒(303)的安裝部(302b),所述連接部(302a)和所述安裝部(302b)固定連接;
其中,
在所述對接姿態所述下限位塊(305)抵接所述連接部(302a)的第一側表面(302c)以使得所述對接滾筒(303)與所述承載平臺(2)平齊;
在所述回收姿態所述上限位柱(304)抵接所述連接部(302a)的第二側壁表面(302d)以使得所述對接滾筒(303)豎立于所述承載平臺(2)的所述對接端的上方。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載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對所述過渡平臺(3)提供翻轉動力的動力單元(4),所述動力單元(4)與所述滾動軸(301)相連并對所述滾動軸(301)施加外力以使得所述滾動軸(301)沿自身軸線轉動。
10.一種自動導引運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導引運輸車包括基架(1);
所述基架(1)的側壁(102)之間形成有儲物空間(104);
所述儲物空間(104)內布置有權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移載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80524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支撐方式靈活的電動平板車
- 下一篇:適用于AGV驅動單元提升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