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刀盒及管線固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805186.8 | 申請日: | 2018-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777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3 |
| 發明(設計)人: | 盛晴;時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盛晴 |
| 主分類號: | A61B18/12 | 分類號: | A61B18/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 11344 | 代理人: | 江錦利 |
| 地址: | 410116 湖南省長沙市雨***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粘扣 電刀 管線固定裝置 本實用新型 底面 粘附 固定管線 無菌環境 膠層 輕便 背面 配合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刀盒及管線固定裝置,包括底貼以及用于固定電刀盒的第一粘扣和用于固定管線的第二粘扣;所述底貼的背面具有用于粘附在巾單上的膠層,所述第一粘扣的底面以及第二粘扣的底面粘附固定在所述底貼的正面上;所述第一粘扣和第二粘扣均包括上下相互配合的毛帶和勾帶,并且相互配合的毛帶和勾帶的一端相互固定,另一端為揭口。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便捷、結構輕便、尺寸較小、成本較低等優點,能夠滿足無菌環境需要。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刀盒及管線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在手術中,電刀、氬氣刀、電凝鑷等器械的使用頻率很高。若在手術過程中這些器械的刀頭沒有妥善放置,將可能造成患者或者醫護人員灼傷。為了避免這類醫療風險,行業內設計出了電刀盒作為保護裝置。
一般電刀盒的結構如圖1所示:電刀盒10包括用于放置刀頭的盒體11,盒體11頂端具有固定孔12。部分醫護人員在手術前會使用巾鉗穿過該固定孔12將電刀盒固定在患者身上披的無菌巾單上,達到既能夠利用電刀盒保護刀頭又能防止電刀盒脫落的目的。
然而,這種采用巾鉗固定的方式存在明顯缺陷。首先,巾鉗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固定鋪蓋于手術切口周圍的手術巾,利用巾鉗來固定電刀盒本身屬于不規范使用;其次,利用巾鉗來固定電刀盒會扎破患者身上披的無菌巾單甚至損傷到患者,容易導致污染,不符合手術無菌原則。因此,需要設計一種能夠應用于無菌環境的固定裝置。
此外,在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頻繁輪用不同器械進行操作,因此需要確保這些器械能在手術過程中被快速拿起以及快速放置在無菌盛具上。然而,由于這些器械本身自帶管線,若直接放置在手術臺面上,管線非常容易松散開來或發生混繞,重新拿起這些器械時容易發生由于與其他器械纏繞在一起而不容易分開的問題,導致使用不便,因此還需要設計能夠對管線進行固定的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開一種結構輕便、操作便捷的電刀盒及管線固定裝置,其能夠適用于無菌環境中。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電刀盒及管線固定裝置,包括底貼以及用于固定電刀盒的第一粘扣和用于固定管線的第二粘扣;所述底貼的背面具有用于粘附在巾單上的膠層,所述第一粘扣的底面以及第二粘扣的底面粘附固定在所述底貼的正面上;所述第一粘扣和第二粘扣均包括上下相互配合的毛帶和勾帶,并且相互配合的毛帶和勾帶的一端相互固定,另一端為揭口。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粘扣的寬度小于所述電刀盒頂端的固定孔的直徑;使用時,所述第一粘扣的毛帶穿過所述固定孔后與所述第一粘扣的勾帶配合,將電刀盒固定在所述底貼上,所述第二粘扣的毛帶和第二粘扣的勾帶相互配合將所述管線固定在所述底貼上。
作為可選方案,所述第一粘扣的寬度為1.5cm。
作為可選方案,所述第二粘扣的寬度為2cm。
作為可選方案,所述第一粘扣和第二粘扣按長度方向相對橫向布置,二者的揭口朝向相同。
作為可選方案,所述巾單為神經紅外科手術過程中使用的無菌孔巾。
本實用新型至少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固定裝置可以采用例如布料等輕便材料制成,便于提前消菌密封,拆封后可直接應用于無菌環境中,不會帶來附加污染。
(2)通過底貼粘附在巾單上進行使用,并將電刀盒、管線分別通過第一粘扣、第二扣粘貼與底貼固定,用戶操作主要是進行粘貼,因此操作比較便捷。
(3)不僅能夠對電刀盒進行固定,還同時對管線進行固定,并且采用將電刀盒與管線分開固定的方式,從而在取放器械時可避免管線相互纏繞,有利于器械的快速取放。
(4)成本較低,適于一次性使用及大規模推廣。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盛晴,未經盛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80518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