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NDIR原理的小型二氧化碳氣體檢測模塊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793132.4 | 申請日: | 2018-1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1521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朋成;焦杰;李鐵;劉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致密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3504 | 分類號: | G01N21/3504;G01N21/359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貝律師事務所 31301 | 代理人: | 范海燕 |
| 地址: | 201807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電堆紅外探測器 單通道 反光鏡 紅外光源 二氧化碳氣體 光學腔體 本實用新型 檢測模塊 同一直線 主電路板 電連接 中心點 轉接板 探測器 便于安裝 整體設計 光學腔 開口處 體積小 透氣孔 側壁 插裝 氣室 引腳 連通 體內 檢測 應用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NDIR原理的小型二氧化碳氣體檢測模塊,包括光學腔體、紅外光源、反光鏡、單通道熱電堆紅外探測器、探測器轉接板以及主電路板,反光鏡與單通道熱電堆紅外探測器分別固定安裝于光學腔體兩端的開口處,紅外光源插裝固定于光學腔體內且通過兩端的引腳與主電路板電連接,反光鏡、紅外光源以及單通道熱電堆紅外探測器的中心點位于同一直線上,單通道熱電堆紅外探測器與探測器轉接板電連接,光學腔體的側壁上開設有與光學氣室連通的透氣孔,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反光鏡、紅外光源以及單通道熱電堆紅外探測器的中心點設于同一直線上能夠精確的對二氧化碳氣體濃度進行檢測,而且整體設計體積小便于安裝固定,應用范圍廣泛。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體檢測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NDIR原理的小型二氧化碳氣體檢測模塊。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工業化程度越來越高,隨之而來就是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其中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的不斷升高就是諸多環境問題中比較嚴重的一類。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味、無毒和不助燃的氣體。在空氣中體積占0.03%,比重高于空氣,相對密度為1.0310,水溶液呈弱酸性。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氣候變化的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之一,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物聯網行業的迅猛發展;新風機、空氣凈化器市場的不斷拓展都增加了人們對二氧化碳傳感器的需求。因此,推廣二氧化碳氣體檢測模塊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基于NDIR原理的小型二氧化碳氣體檢測模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基于NDIR原理的小型二氧化碳氣體檢測模塊,包括光學腔體、紅外光源、反光鏡、單通道熱電堆紅外探測器、探測器轉接板以及主電路板,所述反光鏡與所述單通道熱電堆紅外探測器分別固定安裝于所述光學腔體兩端的開口處,共同形成光學氣室,所述紅外光源插裝固定于所述光學腔體內且通過兩端的引腳與所述主電路板電連接,所述反光鏡、紅外光源以及單通道熱電堆紅外探測器的中心點位于同一直線上,所述單通道熱電堆紅外探測器與所述探測器轉接板電連接,所述光學腔體的側壁上開設有與所述光學氣室連通的透氣孔,所述主電路板上設置有通信接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通信接口采用排針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反光鏡粘貼固定于所述光學腔體的端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反光鏡采用表面經過拋光處理的金屬材質制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光學腔體采用金屬材質制成,其內部經過拋光處理。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透氣孔上貼附有防水透氣膜,且所述透氣孔開設的個數不低于兩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增設的反光鏡,以及將反光鏡、紅外光源以及單通道熱電堆紅外探測器的中心點設于同一直線上能夠精確的對二氧化碳氣體濃度進行檢測,而且整體設計體積小便于安裝固定,應用范圍廣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NDIR原理的小型二氧化碳氣體檢測模塊整體結構組裝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NDIR原理的小型二氧化碳氣體檢測模塊整體結構展開示意圖;
圖中:1-光學腔體;2-紅外光源;3-反光鏡;4-單通道熱電堆紅外探測器;5-探測器轉接板;6-主電路板;7-光電氣室;8-透氣孔;9-通信接口;10-防水透氣膜。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致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致密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79313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