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DCS控制系統的IO擴展通信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774548.1 | 申請日: | 2018-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83415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7 |
| 發明(設計)人: | 毛拾文;孫東洪;樊東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正泰中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042 | 分類號: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訊芯片 通信組件 主控模塊 本實用新型 通信 工業自動化控制 串口 雙網冗余 以太網 矛盾 | ||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公開了用于DCS控制系統的IO擴展通信組件,包括FPGA通訊芯片,所述FPGA通訊芯片位于DCS控制系統的主控模塊和IO模塊之間,所述主控模塊連接PC機,所述FPGA通訊芯片通過Powerlink與所述主控模塊通信,所述FPGA通訊芯片通過高速RS?485串口與所述IO模塊通信。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DCS控制系統的IO擴展通信組件,解決了Powerlink通信上要求的雙網冗余和IO模塊上實現雙以太網之間的矛盾。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尤其涉及用于DCS控制系統的IO擴展通信組件。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對控制速度和IO規模的要求不斷提高,需要一種高速可靠的現場通信技術,來滿足這些日益提高的要求。
開源實時通信技術Powerlink是一項在標準以太網介質上,用于解決工業控制及數據采集領域數據傳輸實時性的最新技術。總體來說,Powerlink=CANopen+Ethernet。鑒于以太網的蓬勃發展和CANopen在自動化領域里的廣闊應用基礎,Powerlink融合了這兩項技術的優點和缺點,即擁有了Ethernet的高速、開放性接口,以及CANopen在工業領域良好的SDO和PDO數據定義,在某種意義上說Powerlink就是Ethernet上的CANopen,物理層、數據鏈路層使用了Ethernet介質,而應用層則保留了原有的SDO和PDO對象字典的結構。因此Powerlink非常適合工業控制領域的通信。
但是Powerlink通信是基于以太網技術,要求每個參與通信的設備都具備以太網硬件,同時工業控制領域要求雙網冗余通信,而IO模塊上使用的單片機一般不具備兩路以太網mac控制器,因此,Powerlink通信難以在一般的DCS控制系統的IO模塊上得以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DCS控制系統的IO擴展通信組件,解決了Powerlink通信上要求的雙網冗余和IO模塊上實現雙以太網之間的矛盾。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用于DCS控制系統的IO擴展通信組件,包括FPGA通訊芯片,所述FPGA通訊芯片位于DCS控制系統的主控模塊和IO模塊之間,所述主控模塊連接PC機,所述FPGA通訊芯片通過Powerlink以太網與所述主控模塊通信,所述FPGA通訊芯片通過高速RS-485串口與所述IO模塊通信。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FPGA通訊芯片實現了對Powerlink和RS-485的通信數據的收發及轉換功能,同時實現了雙網冗余通信功能,解決了Powerlink通信上要求的雙網冗余和IO模塊上實現雙以太網之間的矛盾。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主控模塊連接以太網PHY芯片,所述以太網PHY芯片連接所述FPGA通訊芯片。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以太網PHY芯片實現了主控模塊與FPGA通訊芯片之間的通信,即實現了IO模塊上的雙以太網。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FPGA通訊芯片設有兩個RGMII接口,并通過兩個 RGMII接口連接兩個所述以太網PHY芯片。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實現了FPGA通訊芯片與太網PHY芯片的通信連接。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FPGA通訊芯片連接RS-485接口芯片,所述RS-485接口芯片連接所述IO模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RS-485接口芯片實現了Powerlink通信上要求的雙網冗余。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FPGA通訊芯片連接兩個所述RS-485接口芯片,所述IO模塊上連接有兩個串口,每個所述IO模塊上的兩個串口分別與兩個所述RS-485接口芯片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正泰中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正泰中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77454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