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變電站出線間隔雙層構架雙出線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752900.1 | 申請日: | 2018-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175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曦冉;來聰;何英靜;李帆;沈舒儀;朱克平;王婷婷;章敏捷;郁丹;蔡優悠;陳旭陽;徐旸;谷紀亭;鄒波;胡哲晟;但揚清;牛威;周海波;施進平;何東;馮偉;常安;李青;翁華;吳君;唐人;周林;劉林萍;呂韻;張代紅;李春;王思遠;趙勇;趙聰;張會旭;孫擎宇;楊卓然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浙江華云電力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B5/02 | 分類號: | H02B5/02;E04H12/10;E04H12/24;E04H5/04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張建青 |
| 地址: | 31000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構架 出線間隔 本實用新型 出線結構 三相絕緣子 懸掛位置 整體形成 第一級 變電站 出線 導線絕緣子 平行四邊形 電氣距離 空間分布 空間矩形 雙層布置 直接接入 懸掛點 進線 下層 鐵塔 垂直 上層 出口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變電站出線間隔雙層構架雙出線結構。目前的雙層構架出線結構中,構架上層的三相絕緣子懸掛位置在下層三相絕緣子懸掛位置的正上方,整體形成空間矩形,這在匯總進線時存在導線間電氣距離較小或不足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雙層布置的出線間隔構架,所述的出線間隔構架共接入雙回線路6根導線,在出線間隔構架上的導線絕緣子懸掛點從左到右呈“△”及“▽”形分布,整體形成垂直于地面的平行四邊形,出線后直接接入同塔雙回第一級出線鐵塔。本實用新型在有效縮減出線間隔出口構架整體寬度、減少第一級塔數量及占地的同時,能有效確保線路空間分布的科學性及線路不發生交觸。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變電站出線間隔布置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變電站出線間隔雙層構架雙出線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110kV戶外出線間隔布置,采用A、B、C三相導線空間平行布置,單個出線構架布置單回三相線路,出線構架間同等高度并列布置,出線占用的橫向距離與設備間隔占用的跨度距離一致;當出現變電站出口處用地緊張,立塔時會遭遇:1.橫向布置困難,整體出線布置橫向寬度需要大幅收窄;2.變電站內用地規整,但是圍墻外部立塔困難,利用出線構架接入同塔雙回一級塔時需從ABC三相橫向排列轉入ABC三相縱向排列,產生電氣距離縮短甚至不足安全要求的情況。
此外,目前的雙層構架出線結構中,構架上層的三相絕緣子懸掛位置在下層三相絕緣子懸掛位置的正上方,整體形成空間矩形,這在匯總進線時存在導線間電氣距離較小或不足的問題,選擇一種盡可能擴大空間布置距離的結構是目前雙層構架出線結構的主要解決手段。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目前變電站出線間隔橫向寬度需要縮減或立塔范圍受限的問題,同時最大可能擴充導線空間布置能力,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變電站出線間隔雙層構架雙出線結構,其在有效縮減出線間隔出口構架整體寬度、減少第一級塔數量及占地的同時,確保線路空間分布的科學性及線路不發生交觸。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變電站出線間隔雙層構架雙出線結構,其包括采用雙層布置的出線間隔構架,所述的出線間隔構架共接入雙回線路6根導線,在出線間隔構架上的導線絕緣子懸掛點從左到右呈“△”及“▽”形分布,整體形成垂直于地面的平行四邊形,出線后直接接入同塔雙回第一級出線鐵塔。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增加出線間隔縱向空間分布來壓縮橫向走線空間的出線方式,應用在變電站設計、施工階段。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補充,所述出線間隔構架的上一層共進出3根導線,包括第一回線的B相導線及第二回線的A、C相導線;出線間隔構架的下一層也共進出3根導線,包括第一回線的A、C相及第二回線的B相;雙回線路呈左右分布,第一回線三相導線絕緣子懸掛點在出線間隔構架上形成“△”形布置,第二回線三相導線絕緣子懸掛點在出線間隔構架上形成“▽”形(即倒“△”形)布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補充,所述出線間隔構架上每一相導線絕緣子懸掛點與相鄰導線絕緣子懸掛點的空間距離均為1.2倍相間距。所述的相間距即母線出線相間距。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補充,所述的變電站為110kV變電站,出線間隔構架下層構架絕緣子懸掛點距離地面距離為7.0-8.0m,上層構架絕緣子懸掛點距下層構架3.0-3.5m;所述出線間隔構架的下層構架橫梁與上層構架橫梁平行且位于一個空間平面內。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補充,所述變電站出線間隔雙層構架雙出線布置方式還包括第一線路側隔離開關和第二線路側隔離開關;
第一回線接至第一線路側隔離開關,第一線路側隔離開關的三相采用“T”形空間布置,即三相的垂直投影呈“T”形,第一線路側隔離開關B相較A、C相靠后一個相間距,即B相垂直投影中心與A、C相垂直投影的連線相距一個相間距,且B相高于A、C相1.2倍相間距,第一線路側隔離開關A相與C相相距二個相間距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浙江華云電力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未經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浙江華云電力工程設計咨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7529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便攜式電力配網防護工具
- 下一篇:一種快速安裝的搶修用雙桿變壓器臺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