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排水管道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750681.3 | 申請日: | 2018-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236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書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煌燁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F1/00 | 分類號: | E03F1/00;E03F5/04 |
| 代理公司: | 東莞眾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71 | 代理人: | 何恒韜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同***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下室 污水集水井 觀察井 室外 污水排出管 防護墻 本實用新型 排水管道 污水泵 貫穿 污水進水管 防護套管 排水效率 污水倒灌 防爆波 通氣管 外部 閥門 外周 連通 防護 室內 地下 延伸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排水管道,包括地下室,污水集水井和室外觀察井,所述污水集水井位于地下室的下方,所述室外觀察井位于地下室的一側,且地下室與污水集水井和室外觀察井之間均設有防護墻,所述污水集水井內設有污水泵,所述污水泵連接有污水排出管,所述污水排出管貫穿地下室與污水集水井間的防護墻,又貫穿地下室與室外觀察井之間的防護墻,延伸至室外觀察井內,所述地下室內的污水排出管上設有防爆波閥門,所述污水排出管的外周貫穿地下室與室外觀察井的防護墻上設有防護套管,所述污水集水井內還設有連通外部的通氣管和污水進水管。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排水效率高,安全性更高,防止外部污水倒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排水管道。
背景技術
地下室通常指是建筑物中處于室外地面以下的房間。在房屋底層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因高層建筑基礎埋深很大,所以很多人充分利用這一深度來建造地下室,以獲得更大面積的使用空間。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地下室”出現,諸如大型商場、地下停車場因在地面以下也被成為“地下室”。
現如今的“地下室”,為了保證采光和通風,設有采光井,為了防水、防潮,設有防水設施,但排水措施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現有的一般在地下室設一個集水坑,設置一個污水泵,將污水提升至外部的污水井,在防止雨水倒灌方面一般加裝一個截止閥或一個止回閥。
但是現有的地下室排水系統因巨大的水錘沖力造成容易造成設備損壞,且雖然加裝了截止閥或止回閥,卻依然不能徹底解決污水倒流或外部污水進入地下室等問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困擾。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根據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排水效率高,安全性更高,防止外部污水倒灌的新型排水管道。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排水管道,包括地下室,污水集水井和室外觀察井,所述地下室,污水集水井和室外觀察井均設于地下,所述污水集水井位于地下室的下方,所述室外觀察井位于地下室的一側,且地下室與污水集水井和室外觀察井之間均設有防護墻,所述污水集水井內設有污水泵,所述污水泵連接有污水排出管,所述污水排出管貫穿地下室與污水集水井間的防護墻,又貫穿地下室與室外觀察井之間的防護墻,延伸至室外觀察井內,所述地下室內的污水排出管上設有防爆波閥門,所述污水排出管的外周貫穿地下室與室外觀察井的防護墻上設有防護套管,所述污水集水井內還設有連通外部的通氣管和污水進水管。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闡述:
優選地,所述通氣管貫穿地下室的上下兩側的防護墻延伸至外部,所述地下室內的通氣管上設有防爆波閥門,所述通氣管的外周貫穿地下室上端的防護墻上設有防護套管。
優選地,所述通氣管延伸至外部的末端設有防護罩。
優選地,所述地下室內設有手搖泵,所述手搖泵通過污水排出管分別連接污水集水井和地下室內污水排出管上的防爆波閥門。
優選地,所述防護套管為兩側防護剛性密閉套管,包括設于污水排出管外周的鋼制套管,所述鋼制套管的外周設有固定法蘭,固定法蘭的外側設有擋板,擋板內側的污水排出管和鋼制套管之間均勻地設有三個擋圈,所述三個擋圈對應的鋼制套管的外周設有翼環,位于中間的所述擋圈的外周設有油麻。
優選地,所述鋼制套管和污水排出管之間填充有石棉水泥。
優選地,所述擋圈和污水排出管之間設有密封圈,所述翼環和鋼制套管之間也設有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污水集水井位于地下室的下方,便于污水進水管的進水;地下室的一側設有室外觀察井,能及時發現故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煌燁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煌燁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75068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