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穩定微調鎖定焦平面固定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741483.0 | 申請日: | 2018-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1030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2 |
| 發明(設計)人: | 高秋娟;王強;王春喜;劉凱;趙天承;王鍇磊;郭雨蓉;劉巖;姜云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天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3B17/02 | 分類號: | G03B17/02;G02B7/00 |
| 代理公司: | 核工業專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呂巖甲 |
| 地址: | 100076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接圈 敏感面 外接圈 高穩定 大端 本實用新型 固定結構 鎖定 焦平面 內螺紋 外螺紋 小端 微調 光電自準直儀 結構穩定性 光電儀器 機身連接 螺紋連接 系統調試 運輸試驗 光軸 鎖緊 光滑 調和 匹配 攝像機 相機 垂直 保證 應用 成功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穩定微調鎖定焦平面固定結構,應用相機、攝像機或光電自準直儀等光電儀器系統調試中,對光電敏感面位置的固定,可以實現光電敏感面位置的高穩定微調和鎖定。包括內接圈和外接圈,內接圈的小端與機身連接,內接圈的大端與外接圈通過螺紋連接。所述的內接圈的小端是光滑的。所述的內接圈的大端有外螺紋,外接圈有內螺紋,內接圈的外螺紋與外接圈的內螺紋相匹配。本實用新型首先保證了光電敏感面和光軸的垂直,不會傾斜,而且光電敏感面位置可以進行微量的調節,其次在鎖緊時光電敏感面位置不會變化,保證調節一次成功,節省時間,結構穩定性好,經得起運輸試驗和時間的考驗。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穩定微調鎖定焦平面固定結構,應用相機、攝像機或光電自準直儀等光電儀器系統調試中,對光電敏感面位置的固定,可以實現光電敏感面位置的高穩定微調和鎖定。
背景技術
常見相機或攝像機的焦平面調節機構,使用雙螺紋的方式進行調節,一共有三個組件,中間一個環,帶有內螺紋,分成上下兩部分,為正反螺紋,上下各有一個外螺紋的機構,也為正反螺紋,三個組件實現光電敏感面位置的調節,在中間環上部和下部各有一圈4個頂絲,調到位置后,用頂絲固定。
還有一種焦平面調節機構,包括一個外壁設有螺紋的內接圈和內壁有螺紋的外接圈,外接圈實現內接圈和機身的固定限位,內接圈和機身及外接圈連接都使用螺紋連接,使用時通過雙接圈的平衡推進方式來做到光電敏感面的固定。
這兩種結構的缺陷都是通過螺紋進行連接,螺紋會有間隙,在鎖緊時,光電敏感面位置容易變化,而且光電敏感面很容易傾斜,與光軸不垂直,導致調節費時費力,穩定性差,而且精度不高,三個組件加工繁瑣,對于精度要求高的光電儀器,不能滿足高性能、高指標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穩定微調鎖定焦平面固定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手段在平面調節和固定方面的缺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高穩定微調鎖定焦平面固定結構,包括內接圈和外接圈,內接圈的小端與機身連接,內接圈的大端與外接圈通過螺紋連接。
所述的內接圈的小端是光滑的。
所述的內接圈的大端有外螺紋,外接圈有內螺紋,內接圈的外螺紋與外接圈的內螺紋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使用兩個組件,一個光滑配合和一個螺紋固定來實現焦平面的高穩定微調鎖緊結構設計。采用這種方式的焦平面固定結構,首先保證了光電敏感面和光軸的垂直,不會傾斜,而且光電敏感面位置可以進行微量的調節,其次在鎖緊時光電敏感面位置不會變化,保證調節一次成功,節省時間,結構穩定性好,經得起運輸試驗和時間的考驗。
附圖說明
圖1為高穩定微調鎖定焦平面固定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身;2、內接圈;3、外接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高穩定微調鎖定焦平面固定結構包括內接圈2和外接圈3,內接圈2與機身1連接,內接圈2的大端有外螺紋,外接圈3有內螺紋,內接圈2的外螺紋與外接圈3的內螺紋相匹配,內接圈2的小端是光滑的,小端與機身1連接。光電敏感面采用CCD,CCD的方向可以通過任意旋轉小端與機身1的光滑連接部分來實現,CCD的上下位置可以通過外接圈3的旋轉來調節,由于方向可以任意旋轉,CCD的上下位置可以旋轉任意的螺紋數進行調節,所以可以進行任意大小的微調。CCD位置調節完成后,通過機身1上的頂絲固定CCD位置,機身1和內接圈2的小端要求嚴密配合,間隙要小,再固定外接圈3上的一周四個頂絲,使CCD位置完全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天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未經北京航天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74148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