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機油控制閥的閥套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738674.1 | 申請日: | 2018-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95165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7 |
| 發明(設計)人: | 譚建偉;張林;張揚;張金偉;鄧潮章;王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綿陽富臨精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N23/00 | 分類號: | F16N2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錢成岑;詹永斌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綿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套 油口 閥外套 機油控制閥 本實用新型 徑向油路 排油通道 中央環形 軸向油路 閥套 相通 固定連接閥 封閉結構 換向控制 中空內腔 輕量化 轉換 閥座 油路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機油控制閥的閥套,包括閥外套(1),所述閥外套(1)上分別形成第一油口(11)和第二油口(12),在閥外套(1)中空內腔中固定連接閥內套(3)、且閥內套(3)與閥外套(1)之間形成排油通道(6),所述排油通道(6)與第二油口(12)相通;所述閥內套(3)一端形成封閉結構、另一端形成閥座(32),在閥內套(3)內形成用于將徑向油路轉換為軸向油路的中央環形腔(33),在閥內套(3)上開設與第一油口(11)相通的第三油口(31)。本實用新型利用中央環形腔將徑向油路轉換為軸向油路,不僅易于實現油路的換向控制,而且結構簡單、實施成本低廉,易于實現機油控制閥的輕量化設計。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磁閥的閥套結構設計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機油控制閥的閥套。
背景技術
機油控制閥本質上是一個控制機油方向和流量的電磁閥,其在新型汽車發動機上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例如,活塞冷卻噴嘴電磁閥、機油泵電磁閥、高壓油泵電磁閥、可變氣門正時電磁閥等等。
閥套是機油控制閥的重要零部件。現有的閥套采用鋁合金棒料機加成型,這種由鋁合金棒料機加成型或壓鑄鋁成型的閥套雖然可以降低閥套制造成本、且有助于生產效率提高,但是,閥套機加精度要求較高,為確保閥套與閥芯在關閉位置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對閥套內孔的機加精度要求會更高,由此會導致閥套的制造成本較高,同時閥套也較重,不易實現機油控制閥的輕量化設計。
考慮到閥套的可制造性,現有的閥套內孔大都是規則的圓柱形結構。若要實現電磁閥液壓腔油路的接通與關閉,需要圓柱形的閥芯與閥套精密配合(滑閥結構居多)。由于該結構的閥套與閥芯存在動摩擦,為了確保機油控制閥的可靠性,閥套或閥芯一般會采用陽極氧化的熱處理工藝提高其摩擦表面的硬度,確保閥套或閥芯在運動過程中不會出現異常磨損,這樣也會直接導致機油控制閥的成本升高。
現有的閥套與閥芯結構(滑閥結構),由于閥套與閥芯為精密配合,機油控制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機油的清潔度要求很高。而發動機或整車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各零部件間的摩擦,機油中難免會存在細微的金屬顆粒。為防止閥套與閥芯卡滯,確保機油控制閥的正常工作,會在閥套的進油口處額外增加一個濾網,這樣也會間接導致機油控制閥成本的增加。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用于機油控制閥的閥套,不僅易于實現油路控制,而且實施成本低廉。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用于機油控制閥的閥套,包括閥外套,所述閥外套上分別形成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所述閥外套的中空內腔中固定連接閥內套、且閥內套與閥外套之間形成排油通道,所述的排油通道與第二油口相通;所述閥內套一端形成封閉結構、另一端形成閥座,在閥內套內形成用于將徑向油路轉換為軸向油路的中央環形腔,在閥內套上開設與第一油口相通的第三油口。
優選地,所述的中央環形腔為錐形結構內腔,其相對較小端靠近第二油口。
優選地,所述的閥外套與閥內套之間是一體化成型結構。
優選地,所述閥座的端口部形成錐面配合部。
優選地,所述的閥外套上形成用于安裝第一密封件的環形卡槽。
優選地,所述的閥外套上形成用于安裝第二密封件的環形卡槽。
優選地,所述的第一油口為長方形結構油口。
優選地,所述第一油口設置2個,且2個第一油口環閥外套呈180°對稱結構分布。
優選地,所述的第二油口為圓柱形結構油口,或者為圓錐形結構油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綿陽富臨精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綿陽富臨精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73867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