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血管補片及補片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736847.6 | 申請日: | 2018-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4050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炎東;柏駿;曲樂豐;職康康;吳鑒今;金杰;鄒思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F2/00 | 分類號: | A61F2/00;A61F2/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杜蔚瓊 |
| 地址: | 2004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補片 邊緣位置 血管補片 釘部 復數 孔部 本實用新型 血管縫合 開口狀 縫合 牢度 匹配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血管補片及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補片和第二補片;其中,所述第一補片和第二補片的中部相接,邊緣位置呈開口狀;所述第一補片的邊緣位置上設有復數個釘部;所述第二補片的邊緣位置上設有復數個孔部;所述釘部與孔部的結構和位置相匹配,一一對應的設置。該補片及系統能夠提高血管縫合的效果和縫合牢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器械,具體地,涉及一種血管補片及補片系統。
背景技術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已被證明是治療和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有效方法。然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后頸動脈遠期再狹窄的問題始終存在,這是一個忽視的問題。
頸動脈遠期再狹窄的問題一般是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后,由于頸動脈內膜斑塊被剝離后,創面的新生內膜增生和頸動脈切口直接縫合后會導致管腔變窄。目前,大多數的學者認為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中應用血管補片來擴大血管腔,能夠有效地預防術后再狹窄的問題。
但是,現有的術中的血管補片在縫合的過程中,由于需要醫師人工一針一針的進行縫合,一方面縫合時間很長,另一方面對醫師的操作要求較高,不但是對醫師手術水平的考驗,也是對醫師體力的考驗。對于一些,新手外科醫師,由于熟練不夠,往往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例如:縫補過程過長造成的麻醉劑量變大,術后的適應癥增多;還如,縫補過程的漏針等問題,導致的縫補縫隙過大,造成后續的漏洞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能夠提高血管縫合的效率、效果和縫合牢度的補片,即使新手醫生也能完全快速的駕馭補片的縫合過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血管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補片和第二補片;
其中,上述第一補片和第二補片的中部相接,邊緣位置呈開口狀;
上述第一補片的邊緣位置上設有復數個釘部;
上述第二補片的邊緣位置上設有復數個孔部;
上述釘部與孔部的結構和位置相匹配,一一對應的設置。即、釘部能夠穿入孔部,從而實現將待固定的血管固定于第一補片和第二補開口位置的效果。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血管補片,還具有這樣結構特點:即、上述第一補片和第二補片由,具有拉伸性能的材料制造而成。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血管補片,還具有這樣結構特點:即、上述釘部為L型的針狀結構;
上述L型的針狀結構向第一補片的邊緣位置彎折。從而在完成穿孔動作后,能實現將血管更好的固定于第一補片和第二補開口位置的效果。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血管補片,還具有這樣結構特點:即、上述釘部為可彎折的結構。即、穿入孔部后再通過彎折的方式實現固定的效果,提高了操作便捷度。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血管補片,還具有這樣結構特點:即、上述第二補片的上表面,位于孔部的圓周一側,設有可開合的封閉機構;
上述封閉機構的形狀和結構與釘部的釘部相匹配。即、再針部穿入孔部后,將封閉帽蓋合該部位實現進一步的固定。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血管補片,還具有這樣結構特點:即、上述第二補片的表面積大于第一補片的表面積。
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血管補片,還具有這樣結構特點:即、上述第一補片上設有第一縫合部;
上述第二補片上,對應于第一縫合部的布置,設有第二縫合部;
上述第一縫合部上無釘部;
上述第二縫合部上無孔部。該位置一般為縫合終點,保留該空白段的目的在于,完成整個補片位置的封閉,該部位一般由人工縫合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73684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