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雨水收集模塊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736555.2 | 申請日: | 2018-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4435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7 |
| 發明(設計)人: | 吳海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建大水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B3/02 | 分類號: | E03B3/02;E03B11/00;A01G9/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 地址: | 2110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蓄水模塊 雨水收集模塊 植被模塊 限制板 立柱 本實用新型 蓄水 空心設置 連接限制 上端開口 雨水系統 自然循環 自由拼裝 組裝方便 板固定 插接口 過濾口 連接槽 連接口 容腔體 中空的 下端 晃動 水資源 植被 返回 節約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雨水收集模塊,包括蓄水模塊和植被模塊,所述植被模塊放置在所述蓄水模塊上,所述蓄水模塊上設有數個蓄水立柱,每個所述蓄水立柱設置為上端開口的容腔體,所述蓄水模塊的表面數個中空的設有過濾口與實心設置的插接口,還包括限制板,連接限制板固定連接在每個所述蓄水立柱的外表面,所述限制板的四周外側設有連接槽,所述植被模塊的下端設有數個空心設置連接口。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雨水收集模塊,其有益效果為:可對雨水系統進行收集并且在需要使用的使用返回到植被中,自然循環,節約水資源;且限制板的設置可實現對蓄水模塊進行自由拼裝,結構簡單,組裝方便,并且不易晃動,穩定性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雨水收集模塊。
背景技術
雨水收集模塊是雨水收集利用系統中的一部分,用雨水收集模塊組裝水池,該設備適用于大型建筑小區、工業園區、廣場及廠房區域的雨水收集利用,雨水收集模塊貯水池能有效的將收集來的雨水進行存儲,這些存儲的與水資源,經過處理后可用于清洗路面、澆灌草坪,模塊是可循環利用材料制造,無毒無污染,利于改善存貯水質,而且深埋地下不會破壞生態環境,澆灌花園草地,還可緩解城區雨水洪澇,地下水位下降的問題,控制雨水徑流污染,改善小區生態環境等。但是一般的雨水收集模塊,在其上端放置草坪、植被的情況下,其雨水收集模塊結構不穩定,容易造成傾斜等,并且多個雨水收集模塊在拼接的時候并不能實現完美對接,其結構不穩定。
因此,設計出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雨水收集模塊,是如今亟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雨水收集模塊,包括蓄水模塊和植被模塊,所述植被模塊放置在所述蓄水模塊上,所述蓄水模塊上設有數個蓄水立柱,每個所述蓄水立柱設置為上端開口的容腔體,所述蓄水模塊的表面數個中空的設有過濾口與實心設置的插接口,還包括限制板,連接限制板固定連接在每個所述蓄水立柱的外表面,所述限制的四周外側設有連接槽,所述植被模塊的下端設有數個空心設置連接口。
優選的,所述限制板與所述蓄水模塊的形狀設置相同。
優選的,其所述蓄水立柱的上端設置與所述蓄水模塊水平。
優選的,所述植被模塊上設有數個通孔。
優選的,所述連接口設置與所述插接口相吻合。
優選的,所述植被模塊與所述蓄水模塊之間放置土工布。
優選的,所述植被模塊為秸稈壓縮而成。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雨水收集模塊,其有益效果為:可對雨水系統進行收集并且在需要使用的使用返回到植被中,自然循環,節約水資源;且限制板的設置可實現對蓄水模塊進行自由拼裝,結構簡單,組裝方便,并且不易晃動,穩定性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植被模塊的俯視圖;
其中,1-蓄水模塊,2-植被模塊,3-蓄水立柱,4-過濾口,5-插接口,6-連接口,7-限制板,21-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建大水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建大水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73655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