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具有獨立進風結構的集裝箱預制艙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723150.5 | 申請日: | 2018-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9965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3 |
| 發明(設計)人: | 樊陽文;曹利偉;和帥;孟佳;高飛;戴偉;徐國良;孫德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博瑞電力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繼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誼專利代理事務所 32225 | 代理人: | 南亞麗 |
| 地址: | 213000 江蘇省常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艙室 散熱單元 進風 進風結構 出風口 體內 本實用新型 風機單元 氣流通道 散熱 元器件 艙體 連通 預制 集裝箱 抽取 防護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獨立進風結構的集裝箱預制艙,包括艙體;安裝于艙體上的風機單元,所述風機單元用于抽取艙體內的氣流并排出;設置于艙體內的散熱單元布置艙室,用于安裝散熱單元,散熱單元用于對艙體內的元器件進行散熱;設置于艙體內的、位于散熱單元布置艙室旁側的進風艙室,進風艙室的出風口通過一氣流通道與安裝于散熱單元布置艙室中的散熱單元連通。本實用新型將進風艙室作為散熱單元的進風結構,進風艙室位于散熱單元布置艙室的一側,進風艙室的出風口通過一氣流通道與安裝于散熱單元布置艙室中的散熱單元連通,增加從進風艙室的出風口與散熱單里元之間的距離,對散熱單元的元器件進行防護。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獨立進風結構的集裝箱預制艙,屬于預制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規風冷箱式預制艙,均采用直接進風形式,風機將風從散熱器件的正前方或底部將風吸入,長期負壓、粉塵堆積、雨水濕潤導致濾棉過濾面積減少,導致元器件長期運行后容易被雨水打濕,造成用電事故。底部進風的裝置能一定程度上起到防雨水的問題,但是檢修卻十分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獨立進風結構的集裝箱預制艙,以解決散熱單元易進水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獨立進風結構的集裝箱預制艙,包括
艙體;
安裝于艙體上的風機單元,所述風機單元用于抽取艙體內的氣流并排出;
設置于艙體內的散熱單元布置艙室,用于安裝散熱單元,散熱單元用于對艙體內的元器件進行散熱;
設置于艙體內的、位于散熱單元布置艙室旁側的進風艙室,進風艙室的出風口通過一氣流通道與安裝于散熱單元布置艙室中的散熱單元連通。
進一步,所述進風艙室的出風口為設置在氣流通道中的濾網裝置,進風艙室內的氣流經過濾網裝置進入氣流通道。
進一步,所述進風艙室還包括進風口,進風口為設置在艙體側壁上的濾棉百葉窗。
進一步,所述進風艙室還包括連接在濾網裝置和濾棉百葉窗之間的、用于與散熱單元布置艙室隔離的隔離板,隔離板、濾網裝置以及濾棉百葉窗將進風艙室圍成一個獨立的區域。
進一步,在所述進風艙室的底部還設置有排水裝置。
進一步,所述排水裝置為設置于進風艙室底部的網孔板或安裝于進風艙底部的地漏。
進一步,所述艙體的側壁上還安裝有若干個密封門。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在散熱單元布置艙室的旁側設置了一塊獨立的進風艙室,作為散熱單元的進風結構,進風艙室位于散熱單元布置艙室的一側,進風艙室的出風口通過一氣流通道與安裝于散熱單元布置艙室中的散熱單元連通,增加從進風艙室的出風口與散熱單里元之間的距離,對散熱單元的元器件進行防護。另外,在進風艙室的出風口與散熱單元之間增設氣流通道,而非將進風艙室的出風口正對散熱單元,利用氣流流動過程中流動方向的轉變防止雨水直接進入散熱單元布置艙室,避免散熱單元被打濕。
2)進風艙室由濾網裝置、濾棉百葉窗、隔離板圍成一個獨立的區域,使進風艙室對進水有一定的容忍度。濾網裝置和濾棉百葉窗又對雨水有冷凝收集作用,使雨水自然沉降,達到散熱單元防水的目的,而且進入進風艙室內的積水還可通過排水裝置盡快排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獨立進風結構的集裝箱預制艙的內部結構示意圖(省略了艙體的頂部)。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博瑞電力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繼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常州博瑞電力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繼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72315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