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動、靜共用的橫磁觸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719251.5 | 申請日: | 2018-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95489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7 |
| 發明(設計)人: | 畢冬麗;張立婷;李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寶光真空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H33/664 | 分類號: | H01H33/66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鐘歡 |
| 地址: | 721006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沉孔 橫磁 觸頭 觸頭本體 本實用新型 靜觸頭 連通孔 生產管理成本 沉孔結構 性能結構 優化設計 軸孔連接 電極 滅弧室 軸孔 裝反 貫通 合并 | ||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動、靜共用的橫磁觸頭,包括橫磁觸頭本體,橫磁觸頭本體的中心位置設置有貫通的連通孔,所述連通孔包括設置于橫磁觸頭本體一個端面的第一沉孔以及設置于橫磁觸頭本體另一個端面的第二沉孔,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之間通過軸孔連接,第一沉孔的直徑大于第二沉孔的直徑,第一沉孔的深度大于第二沉孔的深度,第二沉孔的直徑大于軸孔的直徑。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動、靜共用的橫磁觸頭,通過對觸頭沉孔結構的優化設計,在滿足電極性能結構的要求下,將動、靜觸頭合并,實現了動、靜觸頭共用。與常規橫磁觸頭相比,提高了觸頭的利用率,減少了滅弧室的零件種類,提高了零件利用率,降低了生產管理成本,同時從根本上避免了觸頭裝反的隱患。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真空滅弧室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動、靜共用的橫磁觸頭。
背景技術
真空滅弧室電極主要以縱向磁場與橫向磁場2類結構為主。橫向磁場電極分為杯狀橫磁和橫磁觸頭兩種結構。其中橫磁觸頭有3-4條開透的螺旋形槽、卍字形槽及直槽,且動、靜觸頭開槽的旋向相反,即動、靜觸頭的開槽旋向呈現鏡像結構。
為了滿足電極結構的要求,現真空滅弧室行業領域,橫磁觸頭均為動、靜觸頭分別加工。即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動、靜觸頭往往為2個單獨的零件。在設計時僅是動、靜觸頭開槽旋向相反,這種結構在裝配時動、靜觸頭很容易裝反;優化結構則是將動、靜觸頭與動、靜導桿配合的定位孔設計成不同直徑,以防止動、靜觸頭裝反。但以上兩種情況,動、靜觸頭均為2個單獨的零件,零件利用率低,生產管理成本較高,給批量生產帶來很多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動、靜共用的橫磁觸頭,通過對橫磁觸頭沉孔的合理設計,可完全避免動、靜觸頭與動、靜導電桿裝反的情況出現。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動、靜共用的橫磁觸頭,包括橫磁觸頭本體,所述橫磁觸頭本體上設置有多條貫通的槽,所述橫磁觸頭本體的中心位置設置有貫通的連通孔,所述連通孔包括設置于橫磁觸頭本體一個端面的第一沉孔以及設置于橫磁觸頭本體另一個端面的第二沉孔,所述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之間通過軸孔連接,所述第一沉孔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沉孔的直徑,所述第一沉孔的深度大于第二沉孔的深度,所述第二沉孔的直徑大于軸孔的直徑。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還在于,
所述橫磁觸頭本體上設置有多條貫通的螺旋形槽。
所述橫磁觸頭本體上設置有多條貫通的卍字形槽。
所述橫磁觸頭本體上設置有多條貫通的直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動、靜共用的橫磁觸頭,利用動、靜觸頭結構鏡像的特點,通過對觸頭沉孔結構的優化設計,在滿足電極性能結構的要求下,將動、靜觸頭合并,實現了動、靜觸頭共用。與常規橫磁觸頭相比,提高了觸頭的利用率,減少了滅弧室的零件種類,提高了零件利用率,降低了生產管理成本,同時從根本上避免了觸頭裝反的隱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動、靜共用的橫磁觸頭的結構主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第一導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第二導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動、靜共用的橫磁觸頭與導桿的裝配示意圖。
圖中,1.橫磁觸頭本體,2.第一導桿,3.第二導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寶光真空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陜西寶光真空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71925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真空滅弧室
- 下一篇:一種低壓永磁式真空接觸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