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中低速雙驅動輕型電動小轎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700794.2 | 申請日: | 2018-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0534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耀威;李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耀威 |
| 主分類號: | B60K7/00 | 分類號: | B60K7/00;B60K1/02;B62D2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楊燕珠 |
| 地址: | 710065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前臉 電動小轎車 雙驅動 中低速 前叉 防紫外線塑料 本實用新型 金屬結構架 橡膠密封條 轉向直拉桿 代步工具 電動輪轂 減震前叉 節能環保 前后連接 整車外觀 車底板 車前蓋 后平叉 滑動式 美觀性 內結構 前車廂 中間軸 中軸線 轉向臂 板結 輕便 方向盤 駕駛室 側立 茶色 窗頂 護板 平叉 前窗 整車 構架 電機 維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中低速雙驅動輕型電動小轎車,包括在車底板前車廂內結構架上前輪中軸線上連接前臉U型架,在U型架兩端連接前臉,在左右前臉前后連接前后梁,在左右前臉上裝上側立減震前叉,在前叉上裝上前輪,通過兩側立前叉上的轉向臂與轉向直拉桿連接與轉向中間軸和方向盤成為一體;后平叉與車底板結構架相連,在車平叉上裝上電動輪轂式電機,車前蓋與前窗連為一體,駕駛室兩側窗和其頂連為一體,成為滑動式窗頂,整車外觀都用茶色、藍色的PC防紫外線塑料板和金屬結構架橡膠密封條組成護板,整車輕便、易實施、美觀性、經濟實惠,其操作方便,易維修,易推廣,結構合理,節能環保,是一種合乎中國國情的未來的新型代步工具。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動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中低速雙驅動輕型電動小轎車。
背景技術
隨著改革開放的惠民成果的普及,中國社會越來越多的家庭購置了小轎車,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方便,但在城鎮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如污染問題,石油能源問題,交通事故問題,一次購車的經濟問題,售后維修問題。
汽車消耗著我們有限的石油資源,城市過多的小轎車加速了城市污染,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健康的隱患;石油是戰略資源,過去我們是一個石油出口國,現在我們是著名的石油進口消費大國,長此以往國家負重前行,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發展速度。小汽車裝置復雜,沉重的機器、水箱、油箱和相應的底板增加了自身的重量和耗材,我們都知道慣性是質量和速度成正比;在城鎮,岔路多,人多,意外事故多,當今世界傷害人最多的就是交通事故,人們把小汽車稱為“城市老虎”。
而另一面是出行方便,一次性購車成本低的電動單車,但畢竟是夏天熱冬天冷,風里雨里多為不便。據查一年的交通事故70%是由于電動單車引發的,這是由于電動單車的平衡原理。我們都知道電動單車在運行中靠車把的擺動來保持平衡的,當我們急剎車時,這種擺動無法實施,電動車失去了平衡但車和人的慣性依然存在,他們會帶我們滑向許多危險的境地,這也許是國家實行禁止電動車上路運行的原因之一吧。
許多新能源電動小轎車,采用的都是汽車轉向原理,這種轉向裝置車胎必須要寬厚否則會胎帶內外分離,而電動小轎車車載電量是有限的,過寬的帶會產生更多的摩擦阻力,直接影響到電動小轎車的功效,而且這種轉向裝置結構復雜,耗材大,維修費用大,雖然他有一定的速度但在城市里未必有這種速度發揮的環境。
有鑒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中低速雙驅動輕型電動小轎車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低速雙驅動輕型電動小轎車,通過將電動自行車上的前叉及輪轂式電機后輪用在電動四輪車的設計上,減便車體結構,并通過PC塑料板與金屬結構架連接一體,作為車體外殼保護板,大大減輕車身的重量。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中低速雙驅動輕型電動小轎車,包括前輪減震系統,前輪減震系統采用側立前叉,側立前叉設于前輪內側面并與前輪連接;側立前叉包括依次連接的前叉內管、前叉外管、三角架,前叉內管與前叉外管套接,前叉內管與前叉外管之間設有緩沖彈簧,前叉內管通過緩沖彈簧與前叉外管連接,三角架與前叉外管連接,三角架上設有可更換輪軸的輪軸安裝孔,前輪通過輪軸與三角架連接,輪軸安裝在輪軸安裝孔上。側立前叉采用了電動車的減震前叉結構,使電動小轎車的結構更加輕便。
作為方案的進一步優化,還包括后輪處安裝有平叉,車平叉上裝有輪轂式電機車輪,輪轂式電機車輪為兩個,分別設于兩后輪上。輪轂式電機車輪為窄輪結構,減少了車輛行駛過程中的摩擦力,雙后輪雙驅動使車輛增強對各類路面的適應性。
作為方案的進一步優化,前輪與后輪分別采用了獨立的減震系統,前輪相互獨立,兩后輪相互獨立。四個輪子的減震系統互不干擾,在轉彎的時候形成向心力和側重力,向心力越大,側重力越大,內側輪轂式電機產生減速的阻力,形成自然差速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耀威,未經李耀威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70079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機連接法蘭
- 下一篇:一種汽車水泵安裝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