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立式RTO焚燒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669399.2 | 申請日: | 2018-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0132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1 |
| 發明(設計)人: | 管志云;劉玉坤;景學森;邵敏;李平;李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環境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G7/06 | 分類號: | F23G7/06;F25B30/0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權航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張佳文 |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靜***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蓄熱腔 燃燒腔 立式焚燒爐 焚燒系統 上氣口 氣口 廢氣燃燒 有機廢氣 氣路 本實用新型 熱能利用率 上下兩端 蓄熱材料 依次設置 燃燒器 正向 | ||
1.一種立式RTO焚燒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焚燒爐(1),所述立式焚燒爐(1)內由上至下依次設置有上蓄熱腔、燃燒腔以及下蓄熱腔;
所述立式焚燒爐(1)上下兩端分別設有上氣口(11)和下氣口(12);
所述上蓄熱腔和下蓄熱腔內設有蓄熱材料;
所述燃燒腔連接有燃燒器(2);
當有機廢氣依次經過下氣口(12)、下蓄熱腔、燃燒腔、上蓄熱腔以及上氣口(11)時,形成正向廢氣燃燒氣路;
當有機廢氣依次經過上氣口(11)、上蓄熱腔、燃燒腔、下蓄熱腔以及下氣口(12)時,形成反向廢氣燃燒氣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RTO焚燒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換閥(3),所述切換閥(3)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內由上至下分別設置有上閥腔、切換腔以及下閥腔,所述切換腔分為左切換腔和右切換腔;
所述下閥腔對應閥體上開設有a口;
所述上閥腔對應閥體上開設有d口;
所述左切換腔對應閥體上開設有b口,所述b口管道連接下氣口(12);
所述右切換腔對應閥體上開設有c口,所述c口管道連接上氣口(11);
所述左切換腔上下兩端分別開設有第一切換口和第二切換口,所述左切換腔內設置有在第一切換口和第二切換口之間做上下往復運動的左閥瓣(31);
所述右切換腔上下兩端分別開設有第三切換口和第四切換口,所述右切換腔內設置有在第三切換口和第四切換口之間做上下往復運動的右閥瓣(32);
當運行正向廢氣燃燒氣路時,左閥瓣(31)閉合第一切換口,右閥瓣(32)閉合第四切換口;
當運行反向廢氣燃燒氣路時,左閥瓣(31)閉合第二切換口,右閥瓣(32)閉合第三切換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RTO焚燒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吸收式熱泵(4),所述吸收式熱泵(4)上開設有高溫廢氣進口、低溫廢氣出口、常溫有機廢氣進口以及預熱有機廢氣出口;
所述高溫廢氣進口管道連接d口;
所述預熱有機廢氣出口管道連接a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RTO焚燒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熱泵(4)包括發生器(5)、冷凝器(6)、蒸發器(7)、吸收器(8)以及換熱器;
所述發生器(5)內形成發生腔,所述發生腔內固定設置有第一傳熱管;
所述冷凝器(6)內形成冷凝腔,所述冷凝腔內固定設置有第二傳熱管;
所述蒸發器(7)內形成蒸發腔,所述蒸發腔內固定設置第三傳熱管;
所述吸收器(8)內形成吸收腔,所述吸收腔內固定設置有第四傳熱管;
所述第一傳熱管內腔、冷凝腔、第三傳熱管內腔以及吸收腔之間連通形成冷劑液循環管路;
所述高溫廢氣進口開設在發生器(5)的殼體上,所述低溫廢氣出口開設在蒸發器(7)的殼體上,所述發生腔和蒸發腔之間經廢氣管道連通,所述發生腔、廢氣管道以及蒸發腔之間形成降溫廢氣管路(1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RTO焚燒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傳熱管內腔與第二傳熱管內腔經預熱連接管連通,所述第四傳熱管內腔、第二傳熱管內腔以及預熱連接管之間形成預熱有機廢氣管路(9);
所述常溫有機廢氣進口為第四傳熱管的進氣口;
所述預熱有機廢氣出口為第二傳熱管的出氣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RTO焚燒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熱材料與燃燒腔的內壁之間設有保溫層。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RTO焚燒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熱材料為蜂窩陶瓷蓄熱材料。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RTO焚燒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外側設有左氣缸(33)和右氣缸(34),所述左氣缸(33)推桿連接左閥瓣(31),所述右氣缸(34)推桿連接右閥瓣(3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環境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環境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66939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安全環保地面火炬裝置
- 下一篇:真空泵尾氣減壓回收利用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