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車身側圍密封結構及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669366.8 | 申請日: | 2018-10-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8679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7 |
| 發明(設計)人: | 李馬生;李世杰;陳德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3/06 | 分類號: | B60R13/06;B60R13/08;B60R13/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眾鼎專利商標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譚果林 |
| 地址: | 510030 廣東省廣州市越***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門 車身側圍 防擦條 車底護板 密封結構 密封條 本實用新型 泥沙沉積 開啟狀態 有效密封 密封性 下邊緣 側圍 抵接 封條 密封 汽車 | ||
為克服現有車門防擦條與側圍之間存在密封性差以及泥沙沉積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身側圍密封結構,用于安裝于車門上,包括防擦條、車底護板和密封條,所述防擦條安裝于車門底部,所述車底護板安裝于車身側圍的底部,所述密封條設置于所述車底護板上;當所述車門處于關閉狀態時,所述防擦條與所述密封條抵接以密封所述車門下邊緣與所述車底護板之間的空隙;當所述車門處于開啟狀態時,所述防擦條與所述密封條分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包括上述車身側圍密封結構的汽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身側圍密封結構實現車門與車身側圍之間的有效密封,避免了車門底部防擦條容易形成泥沙沉積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結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身側圍密封結構及汽車。
背景技術
現有汽車車門上通常設置有防擦條,目的是防止輕微的碰撞和刮蹭對車漆造成的傷害,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汽車車門防擦條底部位置通過安裝在車門鈑金內板上的密封膠條實現與側圍鈑金之間的密封,但隨著汽車外造型和上下車人機方便性要求不斷提高,防擦條的設計一直延伸到車底位置,而受車門鈑金工藝限制,現有的車門鈑金無法做到車底位置,因此,防擦條在車門鈑金底部位置會懸出一段結構而無法實現與側圍之間的完全密封,存在以下問題:
防擦條底部位置容易進泥沙,在雨水天氣,導致開門后容易在車門和側圍底部位置看到被沉積的泥沙,影響外觀。
在上下車時,沉積的泥沙容易弄臟乘車者的褲腳,影響整車使用商品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車門防擦條與側圍之間存在密封性差以及泥沙沉積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車身側圍密封結構及汽車。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車身側圍密封結構,用于安裝于車門上,包括防擦條、車底護板和密封條,所述防擦條安裝于車門底部,所述車底護板安裝于車身側圍的底部,所述密封條設置于所述車底護板上;
當所述車門處于關閉狀態時,所述防擦條與所述密封條抵接以密封所述車門下邊緣與所述車底護板之間的空隙。
可選的,所述防擦條包括防擦條外板和防擦條內板,所述防擦條外板沿所述車門的底部延伸,所述防擦條內板位于所述防擦條外板的內側,所述防擦條內板的底端內緣與所述密封條抵接。
可選的,所述防擦條外板為鈑金件,所述防擦條內板為塑膠件。
可選的,所述防擦條外板具有位于上部的安裝板段和位于下部的延伸板段,所述安裝板段固定連接于所述車門的底部外側壁,所述延伸板段的頂端連接所述安裝板段的底端,所述延伸板段的底端朝所述車身側圍的底部方向延伸,所述防擦條內板覆蓋于所述延伸板段的內側,所述防擦條內板的頂端與所述車門連接。
可選的,所述安裝板段朝向所述車門的內側面設有第一凸臺結構,所述第一凸臺結構與所述車門之間設置第一連接件固定連接。
可選的,所述防擦條外板的頂端內緣與所述車門之間設置有第一雙面膠條,所述防擦條內板的頂部內緣與所述車門之間設置有第二雙面膠條。
可選的,所述車底護板具有第一護板和第二護板,所述第一護板的一側與所述第二護板的一側連接,所述第一護板固定連接所述車身側圍的側壁,所述第二護板固定連接所述車身側圍的底壁,所述第一護板和所述第二護板的交界處往車身側圍方向凹陷以形成有安裝槽,所述密封條位于所述安裝槽中并沿所述安裝槽延伸,所述密封條至少部分露出于所述安裝槽。
可選的,所述第一護板朝向所述車身側圍的側壁的一面設置有第二凸臺結構,所述第二凸臺結構與所述車身側圍的側壁之間設置第二連接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護板朝向所述車身側圍的底壁的一面設置有第三凸臺結構,所述第三凸臺結構與所述車身側圍的底壁之間設置第三連接件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66936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