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漸進式污泥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652922.0 | 申請日: | 2018-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2681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東海;耿為干;王旭;宋小敏;彭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冠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13 | 分類號: | C02F11/1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2063 安徽省淮南***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污泥 蓋體 污泥處理裝置 加熱管組 本實用新型 圓筒形結構 處理效率 內部相通 導流管 排氣管 上端面 下端面 破碎 污泥處理技術 穿過 漸進式處理 充分混合 高溫氣體 驅動裝置 同步完成 旋轉裝置 引導管 分層 殼體 | ||
1.一種漸進式污泥處理裝置,包括:驅動裝置(1)、導流管(2)、排氣管(3)、蓋體(4)、殼體(5)、加熱管組一(6)、加熱管組二(7)、加熱管組三(8)、旋轉裝置(9)、引導管(10);
其特征在于:所述蓋體(4)為圓筒形結構,其上端是封閉的且其下端是開放的;
所述導流管(2)為圓筒形結構,其下端面穿過蓋體(4)的上端面與蓋體(4)的內部相通連;
所述排氣管(3)為圓筒形結構,其下端面穿過蓋體(4)的上端面與蓋體(4)的內部相通連;
所述殼體(5)為圓筒形結構,其上端面與蓋體(4)的下表面相連接,且其下表面與引導管(10)的上表面相連接;
所述加熱管組一(6)包括:進氣管一(61)、排氣管一(62)、環形管組一(63);
所述環形管組一(63)由多個同心的圓環體組成,且多個圓環體之間留有間距;
所述環形管組一(63)設置在殼體(5)的內部;
所述進氣管一(61)的一端穿過殼體(5)的側壁面并固定在殼體(5)上;
所述進氣管一(61)的另一端沿著環形管組一(63)的最外圈圓環體穿入,并由最外圈圓環體穿入至最內圈,且進氣管一(61)與環形管組一(63)的多個同心的圓環體相通連;
所述排氣管一(62)的一端穿過殼體(5)的側壁面并固定在殼體(5)上;
所述排氣管一(62)的另一端沿著環形管組一(63)的最外圈圓環體穿入,并由最外圈圓環體穿入至最內圈,且排氣管一(62)與環形管組一(63)的多個同心的圓環體相通連;
所述進氣管一(61)及排氣管一(62)共同將環形管組一(63)固定在殼體(5)上;
所述環形管組一(63)呈水平設置;
所述加熱管組二(7)包括:進氣管二(71)、排氣管二(72)、環形管組二(73);
所述加熱管組二(7)設置在加熱管組一(6)的下方;
所述環形管組二(73)由多個同心的圓環體組成,且多個圓環體之間留有間距;
所述環形管組二(73)設置在殼體(5)的內部;
所述進氣管二(71)的一端穿過殼體(5)的側壁面并固定在殼體(5)上;
所述進氣管二(71)的另一端沿著環形管組二(73)的最外圈圓環體穿入,并由最外圈圓環體穿入至最內圈,且進氣管二(71)與環形管組二(73)的多個同心的圓環體相通連;
所述排氣管二(72)的一端穿過殼體(5)的側壁面并固定在殼體(5)上;
所述排氣管二(72)的另一端沿著環形管組二(73)的最外圈圓環體穿入,并由最外圈圓環體穿入至最內圈,且排氣管二(72)與環形管組二(73)的多個同心的圓環體相通連;
所述進氣管二(71)及排氣管二(72)共同將環形管組二(73)固定在殼體(5)上;
所述環形管組二(73)呈水平設置;
所述加熱管組三(8)包括:進氣管三(81)、排氣管三(82)、環形管組三(83);
所述加熱管組三(8)設置在加熱管組二(7)的下方;
所述環形管組三(83)由多個同心的圓環體組成,且多個圓環體之間留有間距;
所述環形管組三(83)設置在殼體(5)的內部;
所述進氣管三(81)的一端穿過殼體(5)的側壁面并固定在殼體(5)上;
所述進氣管三(81)的另一端沿著環形管組三(83)的最外圈圓環體穿入,并由最外圈圓環體穿入至最內圈圓環體,且進氣管三(81)與環形管組三(83)的多個同心的圓環體相通連;
所述排氣管三(82)的一端穿過殼體(5)的側壁面并固定在殼體(5)上;
所述排氣管三(82)的另一端沿著環形管組三(83)的最外圈圓環體穿入,并由最外圈圓環體穿入至最內圈圓環體,且排氣管三(82)與環形管組三(83)的多個同心的圓環體相通連;
所述進氣管三(81)及排氣管三(82)共同將環形管組三(83)固定在殼體(5)上;
所述環形管組三(83)呈水平設置;
所述環形管組三(83)的圓環管體數量大于環形管組二(73)的圓環管體數量,所述環形管組二(73)的圓環管體數量大于環形管組一(63)的圓環管體數量;
所述旋轉裝置(9)包括:轉軸(91)、板體一(92)、凸起一(93)、插板一(94)、板體二(95)、凸起二(96)、插板二(97)、板體三(98)、凸起三(99)、插板三(910)、扇葉(911);
所述轉軸(91)的上端面穿過蓋體(4)的上部并與蓋體(4)活動連接,所述轉軸(91)與蓋體(4)同軸;
所述轉軸(91)的上端面與驅動裝置(1)的輸出端相連接;
所述轉軸(91)的下端面由上至下依次穿過加環形管組一(63)的中心點、環形管組二(73)的中心點、環形管組三(83)的中心點后,與扇葉(911)相連接;
所述板體一(92)為長方體結構,其左端固定在轉軸(91)的側壁面,另一端貼近殼體(5)的內壁面;
所述板體一(92)的前端面及后端面均設置有凸起一(93);
所述板體一(92)設置在殼體(5)的內部,且其下端面貼近環形管組一(63)設置;
所述插板一(94)為板狀體結構,其上端面固定在板體一(92)的下端面;
所述插板一(94)設置多個,且插板一設置在環形管組一(63)的多個圓環體之間;
所述板體二(95)為長方體結構,其左端固定在轉軸(91)的側壁面,另一端貼近殼體(5)的內壁面;
所述板體二(95)的前端面及后端面均設置有凸起二(96);
所述板體二(95)設置在環形管組一(63)與環形管組二(73)之間;
所述板體二(95)的上端面貼近環形管組一(63)設置,且其下端面貼近環形管組二(73)設置;
所述插板二(97)為板狀體結構,其上端面固定在板體二(95)的下端面;
所述插板二(97)設置多個,且插板一設置在環形管組二(73)的多個圓環體之間;
所述板體三(98)為長方體結構,其左端固定在轉軸(91)的側壁面,另一端貼近殼體(5)的內壁面;
所述板體三(98)的前端面及后端面均設置有凸起三(99);
所述板體三(98)設置在環形管組二(73)與環形管組三(83)之間;
所述板體三(98)的上端面貼近環形管組二(73)設置,且其下端面貼近環形管組三(83)設置;
所述插板三(910)為板狀體結構,其上端面固定在板體三(98)的下端面;
所述插板三(910)設置多個,且插板一設置在環形管組三(83)的多個圓環體之間;
所述扇葉(911)設置在環形管組三(83)的下方,所述扇葉(911)固定在轉軸(91)的下部;
所述引導管(10)為錐形體筒型結構,其上端面的直徑大于其下端面的直徑,且其上端面與殼體(5)的下端面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冠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冠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65292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旋刮式污泥干燥設備
- 下一篇:一種新型污泥處理凈化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