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活性炭吸附脫附實驗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635882.9 | 申請日: | 2018-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0343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毅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漢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0/20 | 分類號: | B01J20/20;B01J20/34;B01D53/04;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滌炯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東新區***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口 脫附 活性炭 離心風機 本實用新型 活性炭吸附 高溫氣源 回收裝置 實驗裝置 廢氣源 風源 炭罐 吸附 干燥冷卻 排風口 檢測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活性炭吸附脫附實驗裝置,包括:若干炭罐,每一所述炭罐內均設有活性炭,每一所述炭罐上均設有第一氣口和第二氣口;一離心風機,所述離心風機的一端設有排風口,所述離心風機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氣口連接;一回收裝置,所述回收裝置與所述第二氣口連接;一脫附高溫氣源,所述脫附高溫氣源與所述第一氣口連接;一進風源,所述進風源與所述第二氣口連接;一廢氣源,所述廢氣源與所述第二氣口連接。本實用新型檢測精度較高,能夠準確判斷出哪種活性炭的吸附脫附效果較佳,而且經干燥冷卻后的活性炭可直接進行下一輪吸附脫附的實驗。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檢測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活性炭吸附脫附實驗裝置。
背景技術
活性炭是一種主要由含碳材料制成的外觀呈黑色,內部孔隙結構發達、比表面積大、吸附能力強的一類微晶質碳素材料。活性炭材料中有大量肉眼看不見的微孔,1克活性炭材料中微孔,將其展開后表面積可高達800-1500平方米,特殊用途的更高。也就是說,在一個米粒大小的活性炭顆粒中,微孔的內表面積可能相當于一個客廳面積的大小。正是這些高度發達,如人體毛細血管般的孔隙結構,使活性炭擁有了優良的吸附性能。
現有技術上的活性炭吸附脫附實驗裝置,由于活性炭的種類較多,以及實驗裝置結構過于簡單,檢測效率較低,檢測效果較差,無法精準地判斷出哪種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脫附效果較好。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的活性炭吸附脫附實驗裝置檢測精度較低存在的上述問題,現提供一種旨在檢測精度較高,能夠準確判斷哪種活性炭的吸附脫附效果較佳的活性炭吸附脫附實驗裝置。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活性炭吸附脫附實驗裝置,包括:若干炭罐,每一所述炭罐內均設有活性炭,每一所述炭罐上均設有第一氣口和第二氣口;一離心風機,所述離心風機的一端設有排風口,所述離心風機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氣口連接;一回收裝置,所述回收裝置與所述第二氣口連接;一脫附高溫氣源,所述脫附高溫氣源與所述第一氣口連接;一進風源,所述進風源與所述第二氣口連接;一廢氣源,所述廢氣源與所述第二氣口連接。
上述的活性炭吸附脫附實驗裝置,其中,還包括:若干第一閥門,若干所述第一閥門分別設于所述脫附高溫氣源與若干所述第一氣口之間;若干第二閥門,若干所述第二閥門分別設于所述回收裝置與若干所述第二氣口之間;若干第三閥門,若干所述第三閥門分別設于所述離心風機與若干所述第一氣口之間;若干第四閥門,若干所述第四閥門分別設于所述進風源和所述廢氣源與若干所述第二氣口之間;一第五閥門,所述第五閥門設于所述進風源與若干所述第四閥門之間;一第六閥門,所述第六閥門設于所述廢氣源與若干所述第四閥門之間。
上述的活性炭吸附脫附實驗裝置,其中,還包括:若干第一檢測口組,若干所述第一檢測口組分別設于若干所述第一閥門和若干所述第三閥門與所述第一氣口之間;若干第二檢測口組,若干所述第二檢測口組分別設于若干所述第二閥門和若干所述第四閥門與所述第二氣口之間;一第三檢測口組,所述第三檢測口組設于所述離心風機與若干所述第三閥門之間;一第四檢測口組,所述第四檢測口組設于所述回收裝置與若干所述第四閥門之間;一第五檢測口組,所述第五檢測口組設于所述脫附高溫氣源與若干所述第一閥門之間;一第六檢測口組,所述第六檢測口組設于所述進風源和所述廢氣源與若干所述第二閥門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漢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漢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63588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角邊型規整填料
- 下一篇:一種用于高溫費托合成廢催化劑的鈍化裝置





